即刻点击原文,发现世界的美好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天气渐凉,很多人出现了全身皮肤奇痒、起疹块和鳞屑、脱皮,面部红白不一、斑驳陆离等皮肤过敏症状。
病因
内因:
精神紧张:过度紧张、兴奋、忧郁、疲劳、焦虑、急躁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皆可能是神经性皮炎的诱因。
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温度的升高或皮脂腺分泌减少,以及细胞内成分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皮肤瘙痒。
皮肤搔痒病: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局限性常见的是外阴、肛周部位的皮肤瘙痒,还有头皮的瘙痒。全身性可分为老年性,季节性等,比如到了冬天,冬季瘙痒症较为常见。
外因
气候变化:除潮湿天气外,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也变得干涩粗糙,甚至表皮脱落,也容易使皮内神经末梢受刺激而发痒。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可导致虫咬性皮炎,产生瘙痒的症状。
食物过敏:一些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等容易成为致敏源,从而导致皮肤瘙痒。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皮肤阵发性瘙痒,痒无定处或局限于身体某些部位,以阴部、肛门周围、头皮、小腿较为常见。
无原发皮损,反复搔抓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皮损,甚至继发感染引起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等。易反复发作。
有发于秋末冬季,因寒冷干燥诱发;也有发于夏季,因潮湿多汗诱发。
全身性瘙痒症包括老年性瘙痒症、冬季瘙痒症、夏季瘙痒症等;局限性瘙痒包括肛门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等。
分型:
风热血热证(皮肤瘙痒,遇热或饮酒后加重,搔破后血痕累累。伴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干)
治法:清热疏风,凉血止痒
湿热内蕴证(瘙痒不止,抓破后渗液结痂或外阴肛周皮肤潮湿瘙痒。伴口干口苦,胸胁胀满,纳差,小便黄)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血虚风燥证(以老年人多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瘙痒,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失眠多梦)
治法: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治疗
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适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
肤痒颗粒:祛风活血,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证。
湿毒清胶囊: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外用药
炉甘石洗剂:适用于皮损干燥瘙痒。
丹皮酚软膏:适用于皮损干燥瘙痒,甚至肥厚、苔藓样变。
联合用药:
丹皮酚软膏+湿毒清胶囊+氯雷他定+维生素C肤痒颗粒+氯雷他定+葡萄籽C+E
治疗关键在于寻找病因,去除诱因。
①若病程反复,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除外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引起的皮肤瘙痒。
②外阴、肛周的瘙痒要注意真菌、寄生虫的检查。
③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利于本病的缓解和痊愈。
皮肤瘙痒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1、千万莫用手抓,否则会伤害皮肤;2、洗澡莫太频,以一周一次为好。洗澡时不要用碱性洗浴用品,如肥皂等,最好用酸性浴皂;3、冬季最好穿纯棉内衣;4、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为体内补充水分和维生素A、维生素E。忌辛辣、烈酒、浓茶。干燥引起的血虚不足,可以借助食疗配方。
至仁同济专业药房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
买药就上至仁同济专业药房
至仁同济专业药房,最新鲜疾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