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肛瘘是脓肿后时代,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中医称为肛漏。典型的肛瘘就是一根通畅的完整的管道,一头在肛窦,一头在肛缘外,或在直肠壁。非典型肛瘘一般只有内口而没有外口,或虽有内口又有外口,但中间瘘管闭塞,或只有外口,内口找不到,或干脆就只有一硬结。
病因
1.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造成。
2.直肠肛门损伤
外伤、吞咽骨头、金属,肛门体温计,肛门镜检查等损伤肛管直肠,细菌侵入伤口即可引起。
3.肛门裂反复感染
肛门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4.会阴部手术
内痔注射误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瘘。
5.结核
既往报道结核病并发结核性肛瘘者甚多。高达26.9%,近年来明显下降为4%~10%。主要为吞咽结核菌引起,少数也可血行感染引起。
6.溃疡性大肠炎
7.克罗恩病伴发
克罗恩病伴发肛瘘者高达14%~76%。
8.直肠肛管癌
直肠肛管癌波及深部并发肛瘘。
9.血行感染
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瘘。
10.其他
淋巴肉芽肿,放射菌病,尾骶骨髓炎,直肠、乙状结肠憩室炎等也可引起肛门直肠脓肿及瘘。
临床表现
1、流脓
脓液的多少、性质与瘘管的长短、粗细、内口的大小等有关。一般初期流脓较多,质稠、味臭、色黄,随时间延长脓液减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
2、疼痛
若瘘管引流通畅,一般不感疼痛,仅感觉肛门坠胀不适,行走时加重。若外口暂时闭合,或引流不畅,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胀痛或跳痛。
3、肿块
大部分患者可在肛缘触及索条状硬块,按压轻度疼痛。
4、瘙痒
分泌物反复刺激,肛周皮肤潮湿、瘙痒,甚至引起肛门湿疹,出现皮肤丘疹或表皮脱落。长期不愈可致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
5、排便不畅
一般肛瘘不影响排便。高位复杂性肛瘘或马蹄形肛瘘因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肛管直肠环纤维化,或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纤维条索,影响肛门内括约肌舒缩而出现排便不畅。
6、全身症状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复杂或迁延日久常有排便困难、狭窄、贫血、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症状。
(3)继发感染时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肛瘘不能自愈,中医和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佳,不管是低位肛瘘还是高位肛瘘,都必须进行肛瘘的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
1、瘘管切开术
适用于瘘管属括约肌间型或经括约肌型的较浅部分的肛瘘,切开后只损伤一部分内括约肌或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不会引起术后肛门失禁。
2、挂线疗法
是一种缓慢切开法,利用橡皮筋的机械压迫作用,使结扎处组织逐渐压迫坏死,在对瘘管表面组织的切割过程中,基底创面同时逐渐愈合,结扎线可作为瘘管引流物,使瘘道内渗液排出,防止肛瘘急性感染发生。此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肛管括约肌被逐渐切开,但又不致因收缩过多而位置改变,一般不会造成肛门失禁,且操作简便、出血少、换药方便、患者痛苦小,是目前最常用的肛瘘手术方法。
3、肛瘘切除术
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切开瘘管后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并使创面内小外大,一般不予缝合。
预防
1.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2.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发展成肛周脓肿和肛瘘。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肛肠疾病咨询联系电话
主任焦英伟:
医师刘强:
医师赵宏波:
医师孙金龙:
门诊:—
护士站:—
医生办公室:—
专治白癜风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