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自:宝妈环球购
有的宝宝在出生后耳根处会有单个或双个小洞,相信多数人都见过吧,民间一般称为「仓眼」或「仓耳」。
老一辈人说:「前仓粮,后仓糠,耳朵轮上仓衣裳」。意思是长了这个小洞代表是有福之相。
这句话当然纯属迷信了。
一位妈妈说,她家的宝贝刚出生时,耳朵前就有个小孔,家里人都不懂,以为没什么事,根本没注意。等到6个月的时候,宝宝左耳的这个小眼开始发炎,红肿,还不断有白色的分泌物溢出。
当时妈妈只以为是给宝宝喂奶或是睡觉时压着耳朵了,就用棉签及时清理掉,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可是后来,宝宝的耳朵反复流脓,且经常复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好好的耳朵,为什么上面会有一个小洞?
这是妈妈们孕期没注意吃了什么东西造成的吗?会影响到孩子听力发育吗?
这个神秘的洞洞,其实来自「娘胎」里,但和孕期饮食没有关系。很多宝宝都有,偶有黏液溢出也是正常的。
但是,这个小洞,却是不能任由自己随意清理的,它学名叫做「耳前瘘管」,简称「耳瘘」。
耳前瘘管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肚里,只有5~6孕周的时候,这时耳朵发育还处在如同鱼鳃一样的原始结构,我们管它叫做「鳃弓」,它会发育成6个耳丘,进而不断重组、融合,最终形成耳廓。
但是,如果胎儿的耳丘没能顺利融合,就会形成瘘管。耳前瘘管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朵畸形。也有少数人同时伴有腭裂、副耳廓、耳廓发育不全,遗传性耳聋等先天性畸形。百分之九十的瘘管,开口均位于耳前,轻的仅在耳前有一凹痕;重者瘘管可以有广泛的分支。
因此,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小洞小眼,其实里面很深,像树枝发叉一样一直向深处蔓延,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蔓延越深,会形成多个盲管甚至可以绕到耳后造成耳后感染。
据统计,中国每个人里就有1~2人会出现耳前瘘管,因此,它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一种病。部分耳瘘是遗传性的,且同一家族的患者往往瘘管侧别相同,部位相似。
不过,家长们不要看见「病」就惊慌,大部分耳前瘘管宝宝是没有症状的,可能按压偶尔会有少许微臭的分泌物,有些宝宝还会觉得有些许痒痒的。
为什么会冒出分泌物,它到底是什么呢?
多数耳瘘没有任何症状,但总拗不过有那么些比较调皮,喜欢「探知」外面的世界,不安分地飘出些「气味儿」来。
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是因为,瘘管内覆盖的是复层鳞状上皮,存在皮脂腺、汗腺等腺体。而这些上皮以及角化物会不断脱落然后堆积于瘘管内,便形成了皮屑;而偶有的白色乳酪样分泌物,是因为内含有脱落的角蛋白碎屑,因感染腐败而释放出了有臭味的分泌物。
这些腺体分泌的液体会导致瘘管膨大变成囊状,堆积过多,便会溢出瘘管口。
为什么不能清理?
也不是不能清理,而是不能随意清理。不正确的清理方式会引发脓肿。
多数人不清楚状况,直接用手挤压瘘管口,或拿不干净的牙签、粉刺针等硬物直接深入瘘管口内,很容易将细菌带入瘘管内,瘘管内的皮肤本来就薄弱,非常容易引起感染,而迅速形成脓肿。
喜好清理,爱干净讲卫生是好事,但不正确的清理行为反而适得其反。
耳前瘘管会影响听力吗?
不会,先天性耳前瘘管不会影响听力,最大的危害是容易继发感染。
但一些特殊类型的耳前瘘管有影响听力的可能。
如果耳丘在重组融合过程中,同时引发了其他的异常,可能会合并其他耳部畸形,从而引起听力下降,如外耳道闭锁、中耳听骨链畸形等,就容易产生感染,当局部组织肿胀后就会有听力下降的症状。
为避免忽略了其他的耳部畸形,如果发现宝宝患有耳瘘,要重视听力筛查。
此外,还有一些综合征,如腮-耳-肾综合征(branchio-oto-renalsyndrome,BOR),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耳前瘘管、鳃裂发育异常(囊肿)、耳畸形或肾脏异常等,常有家族史。
如果存在有耳前瘘管症的宝宝,出现了听力下降的情况,或者有耳肾畸形、颈部瘘管等情况,那么就需要排查综合征的可能性了。不过,这些综合征的发病率极低,据统计,新生儿鳃-耳-肾综合征发病率为1/,在重度聋儿中仅占2%[1]。
耳前瘘管确实是一个不简单的小洞洞,所以,即使再小的孩子,只要出现瘘管症状,请务必要给宝宝进行听力筛查,尤其是新生儿。
耳前瘘管对身体有危害吗?要治疗吗?
一般来说,有个这样的小洞并不会有什么大碍。但是,如果它感染或形成囊肿、脓肿了,就需要治疗了。专家称,耳前瘘管可分为无感染和有感染两种:
1)无感染时
有的一生都不发炎,无感染、没有白色分泌物,对身体没太大的影响,对于这种没有症状的耳前瘘管无需处理;如有少量分泌物从小口冒出,用棉签擦干净即可,忌用手挤压。
2)感染或脓肿时
耳前瘘管感染时瘘管口周围红肿、疼痛或脓肿形成溶破,一次发炎后,有可能会反复发炎化脓,反复溃破。管腔也会向深部发展,少数感染可延伸到外耳道或乳突部。反复感染者,局部可发生长期不愈的瘘管或遗留下疤痕。
急性感染时,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溢出时,通常会用到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常用药如:阿莫西林。
如正在感染期,局部已经形成脓肿,则建议及时就诊。
需要手术治疗吗?
瘘管若反复感染,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手术彻底切除治疗。
完整切除瘘管,是对付反复感染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如果瘘管经常有分泌物,但尚未感染,医生也可以选择预防性的手术切除治疗。
发现宝宝有先天性耳前瘘管,家长该如何护理?
1、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为在身体抵抗力差的时候,炎症容易侵犯;
2、饮食上建议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平时注意局部清洁卫生,保持「洞口」附近清洁,无感染时,注意不要用手去挤压,以防感染。洗脸时,要用清水清洗下耳朵前后,洗完后,用棉签把周围的水擦拭干净,但不要太用力;
4、耳痒的时候不要抓揉,这样容易把细菌揉进去,导致发炎;
5、发现瘘管口有分泌物,切勿挤压或是伸入针状物体清理,可用酒精棉或安尔碘棉棒轻轻拭去,进行局部消毒以及涂抗生素软膏;
6、如发现瘘口周围皮肤有红肿,有时摸上去还有波动感、压痛的表现,则要警惕感染的可能,请及时就诊。
耳前瘘管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们护理的方法不对,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啦,对待这个小洞,不能抠或挤,好好爱护它,就能和平相处。千万不要让它发炎,因为会向深处发展,到了外耳道,就麻烦了。
我们的身体就如同一部精妙的仪器,每一个部分都非常重要,同时也都需要细心呵护~
·参考文献
[1]FraserFC,SprouleJR,HalalF.Frequencyofthebranchio-oto-renal(BOR)syndromeinchildrenwithprofoundhearingloss.AmJMedGenet,,7:-.
分享在线(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