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恒和大医生专家邱辉忠浅

直肠和肛门位于人体躯干最低的部位,是消化道的末端和出口,同人体其他器官所担负的工作相比,干的可谓是最脏最累的活,一生中承担排出4-5吨粪便的繁重任务,因此经常会积劳成疾。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有痔疮、肛窦炎,肛裂,肛旁脓肿,肛瘘、肛门癌等。直肠是人体大肠的末端部分,长约12cm,深居于狭窄的盆腔内,它的下端与肛门相连,成为与肛门毗邻而居的近邻。直肠的上端一直到盲肠,在人体解剖学上被分成(从下至上)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这部分长约1.5m的肠道统称为大肠。

目前,国内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4%的速度在递增,而大肠癌中以直肠癌最为常见,约占所有大肠癌的60%-70%。直肠癌中又以中下段直肠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直肠癌的70%左右。直肠癌来源于直肠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癌变初期肿瘤细胞繁殖迅速呈几何级生长,由于肿瘤的生长速度快于自身滋养血管的生长,部分癌组织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导致缺血和坏死,坏死后的癌组织破溃感染,此时临床上的患者可表现为便血便脓,同时伴有直肠刺激症状,如便意频频,里急后重等。应该说在所有症状中便血是最常见、最重要但又最不具特征的症状,然而作为一种警示信号应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出现过便中带血的症状,其原因可能多张种多样,在癌症肆意猖獗、人们高度恐癌的当下,医院就诊,但也有不少患者或自认为是痔疮出血或觉得无所谓而迟迟不去就医,也可能就医时碰上高度自负或缺乏认真负责态度的医生,未予以仔细检查就断定为痔疮出血,以致延误病情。这种病情上的自误和被误占据了直肠癌诊断过程中的半数左右。因此如何评判便血的原因关系到大多数直肠癌的及时诊断。在临床上,便血症状在结直肠肛门病外科中十分常见,其中如痔疮,肛裂,肛瘘,肛门癌,直肠癌,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和大肠息肉等,在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能发生便血,那么如何来区分直肠癌便血与其他疾病引起的便血呢?

首先从疾病的症状中进行区别,肛门疾病引起的便血常伴有肛门不适和局部疼痛甚至发烧,除了大便有些干结和便秘外,其排便规律和习惯基本上无改变,也无直肠和肛门的刺激症状如肛门下坠、里急后重,便不尽感等。便出的血都为鲜红,且血和便很少相互混合。直肠癌便血时基本上无肛门疼痛,我们称之为无痛性便血(只有当直肠癌晚期或累及肛门时才出现肛门疼痛),出血的颜色随着癌在直肠的部位不同而不同,越接近肛门口的癌血色越鲜红,反之则相反,这主要与血液在肠腔内留置的时间有关,留置的时间越长,血的颜色越暗红甚至发黑,时间越短颜色越鲜红。

由于肿瘤大多同时合并有溃破感染,故瘤体渗出的脓液和粘液与大便相互混合同时排出,这种三合一的混合物在临床上称之为粘液脓血便,且伴有特殊的腥臭味,严重时也可仅排粘液脓血而无便排出。直肠癌引起大量便血的病例较少见,偶尔见于疾病晚期时,在疾病进展期血便常常是多次少量,时有时无。有时甚至可以通过节制进食或使用某些药物可暂时控制便血症状,然而这种做法只会延误病情,在没有明确便血的原因前,除可暂时可用些止血药物外,尽量不乱用其他药物直至明确病因。此外,直肠癌患者中绝大多数人都伴有排便规律和排便性状的改变。如原先一天一次,突然变成一天多次,同时可能伴有里急后重,便不尽感,总想上厕所,但去了以后又无便排出等症状,大便的性状也发生了改变,如大便由条形变糊状、粘液状,其中会伴有或脓液粘液或血液等,至晚期由于肿瘤堵塞肠腔而导致直肠梗阻。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医院寻求帮助是明智之举。至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结肠腺瘤病都有较为特殊的疾病史和症状,比较容易诊断,在此就不作赘述。

如上所述,我国直肠癌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的肿瘤发生在直肠的中下段,距肛门口7cm左右,距离体表较近,一些简单的物理检查手段如肛门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就基本可予以确诊。换言之,在无需昂贵复杂的现代医疗设备情况下,仅依靠医生的一根手指头就能诊断出70%的直肠癌,如此好事何乐不为呢?遗憾的是这些简单的检查并没有被一些医生和病人所重视和接受。日常工作中经常遇见因医生未予作肛门指检,或主观武断地认为是痔疮引起的便血而被延误诊断的直肠癌患者。嫌脏嫌麻烦以及怕痛怕尴尬是一些医生和患者不做肛门直肠指检的主要心态。而缺乏医学常识,有病不去就医,抱着侥幸的心态观望以及我国全民定期体检制度的缺失等是导致我国早期直肠癌病例还不足10%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大多数直肠癌而言其诊断并不困难和复杂,通过病史和症状分析以及肛门指检等简单检查就可获得一个大致的临床诊断,但对于下一步的治疗而言,进一步获取病理学上的诊断也至关重要,这一步骤不仅是直肠癌诊治过程中必须的流程,确保其诊断的严谨和科学,而且在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当下,这也是对医生和患者在医疗上的保护。若在诊断不明或无确切病理学诊断的情况下,贸然以直肠癌予以手术,甚至切除肛门,一旦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不符,那么医疗纠纷的阴影将会长期笼罩着你,让你身心疲惫,甚至可能断送你的医疗生涯。

另外,由于大肠多原发癌比较常见,在决定性治疗前必须予以除外这种可能性,故术前的结肠镜检查是必需的。结肠镜除对病灶进行形状观察之外,还可以在病灶上采取少量的活组织进行关键的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该病灶的良恶性。在取得了定性诊断后(癌的病理学诊断)下一步应该是定位诊断,定位诊断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测量肿瘤距肛门的距离,将肿瘤人为的分成上中下三段,距肛门缘5cm以内的为下段,大于5cm-10cm的为中段,大于10cm-15cm的为上段。由于定位诊断与手术方式和手术中能否保留肛门有着很大的关系,医生在术前与患方交代病情包括告知手术方式、术中能否保留肛门等事项时,肿瘤距肛门的距离是一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直肠癌的定位诊断在术前非常重要。

最后一步就是直肠癌的定量诊断,这个量字在这儿更多指的是直肠癌病程和病期,这是目前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朝着直肠癌精准治疗的大道上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以往,只要诊断了直肠癌,只要还可以切除,不管能否切干净就立马上台手术,而实际上是有许多直肠癌患者因病情太晚,手术时已根本无法切干净,结果切掉了90%的瘤体,10%留在体内,留下的肿瘤在术后几个月内又迅速复发,复发的肿瘤给治疗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最终绝大多数患者死于肿瘤复发。而现今的治疗策略是将直肠癌患者在术前先进行CT、MRI和直肠腔内B超等检查,然后依据肿瘤在直肠壁内侵犯的深度、有无区域内淋巴结的转移,以及有无肿瘤远处转移等指标将他们进行疾病分期,早期(T1-2N0M0)和中期偏早(T3aN0M0)的患者可立即手术,中晚期(T3b-4N0-2)患者则可采用化疗和放疗对疾病进行转化治疗,大宗病例的统计、研究和分析证明,经过放化疗后大约60%-70%的直肠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肿瘤降期,其中还有约15%-20%患者还可获得病理学上的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医院基本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擅长胃肠肿瘤、尤其是结肠和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医院外科工作。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医院基本外科主治医师,基本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外科学教授。年曾赴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任访问学者。

擅长:经肛门内镜下微创结直肠肿瘤的切除。

学术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工作和研究重点倾向于胃肠肿瘤,尤其是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年在国内首先研究和开展了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的直肠外科手术(Mason手术)。此后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术中的应用、结肠-肛管吻合(Parks术)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又相继开展了腹腔镜技术在大肠癌术中的应用研究、生物降解吻合环在肠吻合术中的应用研究、经盲肠回肠置管造口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应用研究、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化放疗(新辅助治疗)的应用研究、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手术)在结直肠早期癌和良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APPEAR手术)的应用研究。从医三十多年间在国内外各种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参与编写著作三部。荣获医院多项医疗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现兼任北京抗癌协会胃肠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癌症进展杂志等编委.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下午(13:30-17:30)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国庆治白癜风公益援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pangnongzhong.com/gzzz/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