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郑立寒
来源
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
认识并了解你自己,选择让自己感到轻松喜悦的事情,寻找让自己感到滋养的关系,积累更多的心理能量,才能活出更有力量的自己。
许久不见的演员刘琳,第一次尝试完整地给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配音。从影视演员到配音演员,刘琳的跨界工作让人感觉毫不意外。如果你看过《声临其境3》,就会被她的台词功底和配音功力所折服。一个人能自如切换多种角色,仅靠声音和神态就能感染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赢得第三季冠军,真的实至名归!无论是观众,还是合作过的人,无一不对她充满赞美之词。似乎只要是她参演的角色,所有人都相信她能完美驾驭。然而,这样一个业务能力强,26岁就获国际影后的女演员,如今竟然默默无闻、甘当配角。很多人为她鸣不平,她却害怕自己走红。当年《知否》爆红,接连上热搜时,她甚至几个月睡不好,惶恐不安。她为何会这样呢?热爱之事,能为自己带来丰盛喜悦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是需要能量的。这种能量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心理能量”,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是一个人正常活动的根本动力。演员刘琳之所以成为“黄金配角”,源于她对演戏充满热情和活力。刘琳的父母都是航天部的技术工作者,与艺术行业没有任何关系。但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表演。初中时说服父母,送自己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学习。每周两三次去10公里外的地方学习,晚上再独自坐公交回家。刘琳青春期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浸润在表演艺术的学习上。因为热爱这个行业,她竭尽所能地靠近自己的理想,看电影杂志,了解喜欢的电影明星,考各种艺术(话剧、小品)学员班……但都屡屡受挫。直到高考时,她才如愿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与徐静蕾、谢润、刘孜,合称为93级的“四朵金花”。本以为可以离演戏更近,但现实却给她四处设限。刘琳曾因长相偏成熟,而错失当女主的机会。排练毕业大戏时,大学室友徐静蕾因颜值出众,被老师选中饰演年轻漂亮的女记者,而轮到刘琳的角色却是老阿婆。尽管大学学业非常出色,所有老师都认可她的演技,但她仍然无法成为主角,只能沦为他人的备胎。这样的“配角”命运,直到今天仍在上演。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刘琳都接不到戏。而徐静蕾却凭借一部《将爱情进行到底》,在演艺圈混得风生水起。面对这种落差,有人拿她们作比较。她却依然泰然处之:“每个人都不同。哪怕只有一场戏,我也希望能演出不一样的我。”她把自己定义为演员,而不是作为明星。大学老师评价她:“你是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因为对表演的执着热爱,她内心充盈,才能在那些暗淡无光的日子里蓄势待发。年,凭借在《过年回家》里的精湛演技,26岁的刘琳,获得了第13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多年的坚持与努力,终于为她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认可。然而正当她事业巅峰时期,却因为一个男人而放弃自己。她以男人为中心,心甘情愿做家务,却始终得不到婚姻的承诺。蹉跎几年后,她心灰意冷,主动说分手。不久后,却看到男人另娶她人的消息。这段无始无终,被人遗弃的感情,令她产生自我怀疑,她甚至觉得自己患上抑郁症。因失恋心情低落的时候,是梅婷一直陪伴着她,甚至提出下半辈子要养她。在朋友的支持下,她重新组建生活的信心和快乐,甚至还和梅婷一起主演了《父母爱情》,双双走红。因为演戏,她重新回到正常的人生轨迹,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感,还收获了一份长达了18年的“神仙友谊”。很多人觉得她只演配角可惜,替她感到不值,但实际上她已经从演员这份职业中,获得她想要的东西了。正如刘琳所说的:“我觉得要看清自己,然后看清别人,你才不会被那些茫然的东西迷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接纳真实的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努力提升自我价值感,这比红不红更重要。你最清楚自己喜欢和在意什么,明白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生活,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产生精神内耗。寻找自己的热情所在,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节奏,不参与过度的竞争,每个人都可以活出丰盛而喜悦的人生。你生活得不快乐,是因为陷入了低能量状态很多感到生活失衡,痛苦纠结的人,都是因为内心失控,被外界的要求或琐事拉扯着,丧失了人生的掌控感。我的朋友小莉就是这样,她刚生下孩子没多久,就返回职场。她经常跟我们吐槽,孩子就像是碎钞机,一罐奶粉都要好几百块钱,快要养不起孩子。虽然她每天化着精致的妆,但是依然挡不住眼中的疲倦。后来才得知,在育儿过程中,老公不够细心,婆婆很多地方不懂,她只能亲力亲为。睡眠不足,又得不到家人的有效支持和帮助的情况下,她感到身心疲惫。在工作、孩子、家庭之间撕扯,又没有滋养自己的其他途径,导致她情绪出现严重问题。于是,她不得不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做过一段时间的疏导后,她慢慢接纳孩子的苦闹和家人的不足,也不再自我攻击。之前,她就像一朵明媚鲜艳的花朵,在工作和家庭的消耗下,病恹恹地快要枯萎了。但当她找到了自己的能量池后,又焕发了活力,并能积极地投入工作中,家庭关系也好多了。生活中很多看似富足的人,却总是闷闷不乐。他们看起来疲惫不堪,没有生活斗志:成年人会抱怨工作辛苦,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经常借口应酬不回家;孩子们会抱怨学习没有意义,在学校里感受不到快乐,甚至出现厌学退学。很多人不理解,只会骂他们懒散,脆弱,不上进,但其实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能量太低了。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去面对复杂的环境,去处理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人的精神崩溃,其实是提醒自己太累了,应该学会清理压力,恢复心情,才有“心理能量”继续前行。日剧《我,到点下班》中,女主东山结衣也曾是个拼命加班的职场人。她曾一个月加班个小时以上,而男友也曾因为疯狂加班错过了订婚仪式,最终导致两人分手。这种消耗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持续多久,身体就发出警报。因为太累了,她迫切地渴望生一场病,或受一次伤。直到走了一趟鬼门关后,她才意识到:不要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同而委屈自己,自己的心理状态如何,只有身体最了解。此后,她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每天6点准时下班,去往自己喜欢的餐厅。她会理直气壮地说:“比起升职,还是朝九晚六吃小笼包比较幸福了。”对自己有清醒的觉察和定位,不惧外界的眼光,找到让自己幸福开心的事情。远离毫无滋养的关系,不做损耗能量的行为,寻找增强内心能量的方法,才不会迷失自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生命才能重新焕发活力。“心累”的时候,学会找到自己的能量池感到“心累”,几乎是现代人的通病。很多人在日益增强的竞争中,拼命透支自己。他们从日常的工作中,很难获得精神愉悦。于是在下班的时间里,去寻求一些短暂的快乐。比如追剧、刷短视频,大吃大喝……但如此周而复始,心理能量并没有得到补充,反而越来越低,整个人变得颓丧,丧失了最原始的生命活力。其实要想生活幸福,提升自己的心理能量,需要找到健康的能量池。第一:冥想,能直接带来积极的心理能量。有研究证明,长期练习冥想的人,大脑皮层会有改变,具有解压、抗抑郁的功能。冥想能够帮助我们清理内心的负面思绪和情绪,增强感知当下的能力。我们可以安静地与自己呆在一起,更加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潜能,以及最本真的人生追求。当你在内心建立稳定的自我,放下自我评判和攻击,就能减少精神损耗。第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的来源。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感,就少不了爱的体验。很多人意志消沉,精神压抑,难以处理复杂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因为对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不断给你提供心理能量,帮助你减轻情绪的压力。这种人际关系,可以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等。明白关系的重要性,用心去经营,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们会给你带来极强大的心理支撑。第三:学会自我关怀,增加心理能量。想要提高内在的心理能量,最关键的一步则是要学会自我关怀。只有先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内在处在平衡且舒服的状态,我们才能和别人建立长久而健康的关系。心理学家荣格依据个人心理能量的指向,将人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如果是外向型的人,可以多参与社交、聚会、公开演讲等等。因为他们需要跟外界进行广泛的联系,这样可以增加心理能量。对于内向者,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