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5.html
同为三甲,大有不同
五月中下旬,我在中山六院肛肠外科做了一个痔疮手术(以下简称中六)。
啥?痔疮还要做手术?
嗯,这痔疮,是几年前一胎生产时送的。原来是个小痔疮,怀孕一年肛门受压,加上顺产时拼命使劲,痔疮充血红肿,产后变成了一颗鹌鹑蛋那么大!顺产侧切的伤口几天就好了,坐月的时候变成了护理痔疮。之后痔疮就容易脱垂,加上我平常爱带手机蹲坑,虽然暂时还没有触痛,出血,但药物无法根治。
闺医院肛肠外科的主任,闺蜜说,“找我老公得了。”Ohmygod!一想起体检时肛门指诊向前跪拜式的婀娜多姿,以后怎么有脸见人呀。医院吧,她说,那去中六。
现在我已出院一个多月了。回过头看,这混合痔切除手术不过是医生们每天几台到十几台手术中最小儿科的一台。在局部麻醉的状态下(腰麻),我头脑清醒、精神紧张地听着主任给坐在旁边的住院医生教学(住院医生操刀):应该从哪里下刀,要防止哪一层的粘膜破损,好了,打住,收回来,不宜过深。之后开始缝合,医生扯动针线,我的小腹轻微抖动。二十来分钟后,医生端过来已切除的小肉团。
术前以为是施全麻,眼睛一闭就过去了,谁知道要眼看着手术室的一切动静,耳朵还可以偷听医生们的步骤。僵直的屁股后面,医生轻拿轻放的刀具碰撞声,案例讨论的细碎声,好吧,我就安心做一副活人“教具”。
而术后的伤口疼痛,也不像江湖传闻中恐怖。作为全国有名的肛肠外科,中六的住院护理团队非常专业,镇痛消炎,伤口照灯、坐浴消毒、每天换药,以及术后饮食、软化大便等都有清晰的流程和安排。
除了术后麻醉刚过,肛门受包扎伤口的刺激总是想蹲坑,但实际上又排不出来这点非常难受(术前两天已流质饮食和口服泻药排清),以及术后几天如果便头僵硬,排便就像用小刀刮伤口,其他的还好,恢复很快。
作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六的肛肠外科承接着跨省市、不断医院输送过来的重症病人(疑难杂症病人)。比如早我一天入院,痔疮大到堵住屁股眼,完全不能排便的病人;比如在他院做过直肠旁脓肿手术,但一年多了伤口无法治愈,依旧每天流脓找不到病根的病人;比如在他院确诊低位直肠癌,无法保肛的病人;而我跟他们,仅仅几个病房之隔。
起初以为这只是修复身体的一次简单住院,没想到从门诊看症、护士站轮候床位、医护人员昼夜不停,以及病房里的病友故事,医院医生的认知,对于疾病的认知,对于医护团队高强度连轴转、“以命换命”、医患比例严重失衡的认知。
出院之后,我断断续续地把这次的住院观察记录了下来,今天整理发出。
住院五天,我在中山六院看到了什么(一):同为三甲,大有不同
住院五天,我在中山六院看到了什么(二):医生“以命换命”,奈何病人太多
住院五天,我在中山六院看到了什么(三):病友故事,对生命保持敬畏
如果我的记录,某一些点跟你有所共鸣;如果我的记录,对你的寻医问诊有一些些帮助,更加理解医生的不容易;如果我的记录,能让我们都更加敬畏生命,爱惜身体,那码字就值得了。
先从门诊说起。
这次痔疮,我预约的是胃肠肛门外科门诊人称“苏老大”的苏丹医生。
“上床,我看看啥情况。”苏医生说。
我在科室拉帘后做好向前跪趴式的姿势,她进来看见笑了笑,说不是这样趴,让我换成左侧卧位。她一边指诊,一边问有没有痛啊,有没有出血等,“嗯,挺大的,还是做掉吧,等会马上去办理住院。”
“啊,要住院吗?日间手术可以吗?”
“不行,这情况需要住院的。”
“要住多少天?”
“五天左右吧,就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
我“哦”了一下,暗暗医院,不同医生的建议。
因为去六院的前一周,我在中山三院探望朋友时,顺便挂了个痔疮科的号。当时,某邵姓男医生让我向前跪趴式撅起屁股,肉眼看了两秒,连指诊都没有,就问一句,“想吃药还是手术?”
一听可以吃药,我问,“吃药能好吗?”
“不能!”
“我生一胎时痔疮充血红肿很厉害,如果二胎,会不会也这样呢?”
“谁说得准?”
“我担心二胎时万一又出现一胎那样的充血红肿”,后半句“不知道有什么风险”还没出口,“行了,同一句话不用说两次。想什么时候手术?日间手术,半小时下床,自费五六千。”某邵姓男医生眼皮都没抬过一下。
作为对国内医生工作之辛苦有充分心理建设的我,压抑着愤怒,“那术后容易复发吗?”
“谁敢保证?”
好吧,还是同一个回复Style。此时已忍无可忍的我直接抽起病历出门走人。后来发现这邵姓男医生长期有大量号源,科室无人候诊。
这就是我,一开始以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痔疮,医院总可以了吧?是个肝肠科的医生都会看吧?事实打脸,竟是云泥之别。
经历完在中六的住院,我更加确定,某邵姓男医生指诊没有,病史不听,病人爱吃药吃药,爱手术手术,意味着他打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做相关的排查(比如肠镜),并且把术后的疼痛管理和伤口护理都推给病人去承担!
医院和医生这种心理上的轻率,小病可能只是术后疼痛大小和康复快慢的差异,大病可能就是生与死,生存期长短和生存质量好坏的区别了。
这里,我觉得有必要科普一下,医院在病房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科研水平、可提供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的一个整体评级。虽然三医院实行“三级六等“划分中的最高级别,但也只是一个大而全的综合评定。国内有医院(年卫计委的数据)。
但同为三甲,我们看的是什么病呢?科室!这里面的门道不要太多了!医院里面分科管理,有内科、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呼吸科、骨科、皮肤科等,可以说,医院要评定“三甲”,都需要有三个以上的重点专科。但针对不同的疾病,同样是医院,治疗水平可能差异很大,这跟是否是重点科室有关。医院医院。像中六就是广东医院。
比如看肿瘤科的疾病,中山一院,医院的肿瘤科全国知名,医院医院,所以治疗肿瘤疾病,医院会有比较优势;比如看心血管疾病(如非急救):医院、医院的心血管科全国知名。
有些地方医院医院整体在全国排名不前,但科室排名第一,医院的“呼吸科”,它是一支由抗击非典领军人物钟南山带领的科研和医护队伍。
医院的专科(科室)建设,是医院长期的资金投入,医护团队的引进和打造,医疗设备的配置,临床案例的积累等多种历史和现实条件造成的,是医院的灵魂和命脉。医院,内行人看病找领军的科室和医护团队。
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排行榜》和《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
回到我自己的专业领域。医院还是找专科,跟我们买保险,是找公司还是找优势产品有点相似。
医院评级,就像保险公司的保险牌照。内地多家全国性的保险公司,都需要满足“主要股东持续盈利能力”、“股东信誉”、“实缴注册资本”、“专职专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条件,提交保监会审核,获准批复筹建才行。
而医院的“专科”,就像不同保险公司深耕不同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比如泰康人寿的养老社区,中信保诚人寿的保险信托、紧急救援寰宇卡服务,华贵人寿的定期寿险,中英人寿、中意人寿、工银安盛、华夏天安等的重疾险,保柏(Bupa)、万欣和(MSH)的全球高端医疗服务网络,平安集团的全金融平台等,不同保险公司都会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优势。
所以当我们购置保险的时候,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呢?而哪家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这一块有行业优势呢?是不是随便一家公司买,只要名称叫重疾险的产品,保障内容和保费都是一样的呢?是不是听过的保险公司就能买到最好呢?如果只相信听过的公司,那听过的公司又有几家呢?
想得到更多更好的选择,最好放眼整个市场。买保险的信息不对称,跟医院和专科也是类似的。
最后,讲一下医生。医院是三甲,科室是重点专科,但我们的命,只是交给主刀的医生(团队)。医生是真正给我们解决方案的人。
以前“以药养医”,药品提成让部分医生有失偏颇,并非真正为病人考虑。医院统一阳光采购,甚至刚出台的几个省份联合批量采购药品,其医院医院的批量采购价,变相医院公关医生的营销环节。提高诊金,让医生回归医术。降价药费,为了给医保减压。
这一点,就像我们明亚经纪公司为了防范经纪人形成哪家保险公司产品佣金高就卖哪家的导向,公司用利润补贴,平滑掉不同公司的佣金差异。这样,我们在为客户量身定做保险保障方案时,就不会受到不同佣金的干扰,真正做到客观,中立为客户,忠实于客户的利益以及自己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