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巩云霏
单位
医院
前言俗话说的好,病从口入,假如您如厕后没有好好洗手,那除了被人嫌弃不讲究之外,寄生虫也会来找您麻烦,给你好好上一堂注意卫生的教育课。
下面分享两个小病例。
案例经过018月29号上午,我接到同事电话,说是要帮忙查找寄生虫。
内心os:现在卫生条件这么好,怎么会有寄生虫?
化验单上手写标注:找寄生虫,可是患者便标本中没有找到寄生虫。
于是我联系了患者询问病史:
患者是一位年轻女性,检查前一段时间内出现肛周瘙痒症状,夜间尤其严重。患者本人有看到大便中有虫子,吃过两片肠虫清,第二天虫子更多了,又自行吃了两片,医院检查。
根据患者手机拍摄的成虫图片(图1),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此寄生虫为蛲虫。
[图1]患者手机拍照图
我们建议患者次日早晨用透明胶带粘肛周附近,并粘贴在玻片上送检。第二天早晨收到玻片后扫全片镜检(图2),两张玻片上各发现一条成虫,未见虫卵。
[图2]玻片送检图
考虑到患者瘙痒症状大大减轻,判断患者自行用药有效,因此我们便嘱咐患者注意卫生,之后3周内复查。
02无独有偶,第二天我们遇到的另一位患者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我们让患者用透明胶纸拭子法(图3)立刻采样送检,镜检发现了活动的雌性蛲虫成虫,虫体头翼、咽管球和阴门,还有大量虫卵(图4)均清晰可见。可以观看如下视频。
[图3]透明胶纸拭子法
[图4]手机拍摄蛲虫成虫镜下(10倍镜)
[视频]手机拍摄蛲虫成虫镜下(10倍镜)
这个让患者瘙痒失眠的家伙被我们顺利找到了,但我们却有点束手无策——这位患者是个孕妇,不能吃驱虫药,治愈就没那么顺利了。
我们只能提醒患者注意卫生,尽量切断蛲虫传播途径,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二次传播或症状反复。
案例分析这两个患者的症状非常相似:肛门瘙痒,且粪便中出现可见成虫。镜下可见特征明显的虫体头翼、咽管球和阴门。根据虫体特征可确定成虫为蛲虫,即蠕形住肠线虫。
如今寄生虫检查现状堪忧:
寄生虫检查越来越少,很多工作人员认识不足,容易漏掉。
寄生虫的培训所占比例太少,学习资源有限。
查找工作困难,非常考验检验人员的耐心和责任心。
所以,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蛲虫(即蠕形住肠线虫)。
蛲虫在肛门周围和会阴部产卵,引起局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湿疹。成虫寄生在肠内,附着处的黏膜受损,呈慢性炎症。蛲虫有时侵入肠壁组织、阑尾组织,甚至肠外组织与器官异位寄生,引起局部炎症,形成肉芽肿病变。
1.症状要点肛门及会阴部奇痒,以夜间为甚。
蛲虫寄生于回盲部的重度感染者可出现腹泻、粪便中黏液增多或带血丝。蛲虫寄生于阑尾中可引起炎症、坏死及类似阑尾炎的临床症状。
蛲虫可异位寄生于多种器官,移行到女性外阴部,进入阴道、子宫及输卵管,引起炎症,甚至侵入腹腔引起腹膜炎。也可进入泌尿系统引起炎症。且鼻、口、食管、胃和肺部也可见到蛲虫,虫卵、幼虫或成虫可引起过敏性反应。皮肤异位寄生形成皮下肿瘤或肛门瘘管。
对于儿童感染的情况,父母可注意患儿肛门周围有无抓痕,皮肤破损。
2.实验室检查检查蛲虫卵的方法均采用在肛门刮取污物镜检:
?透明胶纸粘卵法
?棉签拭子法
肛周检查成虫:蛲虫成虫夜间(多在入睡后1~3h)爬出肛门产卵,在灯光下,仔细检查肛门周围,若发现白色小虫,用镊子夹取送检。
3.预防及治疗防治本病应采用驱虫治疗和预防感染相结合的方法。原则上,预防感染的成本和难度都要远远低于驱虫治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更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注意个人卫生的原因。
蛲虫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一种有味道的传播方式),概括一下预防感染的方法就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肝门周围清洁、勤换洗床单及内衣裤。
Tips:将物品用0.5%碘液涂擦5分钟或0.05%碘液浸泡1小时以上,可杀死蛲虫卵哦~
至于推荐用药……
遵医嘱啊朋友,想什么呢!
总结蛲虫人群感染率儿童高于成人,但这两位患者都是年轻女性,这更给我们敲响警钟:在家庭环境下成人感染蛲虫的几率同样不可忽视,要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
感谢刘素欣、高素新和王猛三位同事一起参与镜检、查阅资料。王会芳主任点评此类病例需要检验人员在显微镜下人工观察分析,因此,做较为详细的记录并进行数据整理就非常的重要。
相关数据的积累可以帮助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快速确认检验方向并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因此鼓励同事之间的沟通讨论和经验分享。
[1]沈继龙,《寄虫学与检验》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魏洁,张依,等.蠕形住肠线虫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热带医学杂志》,,19,7,-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