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亲们都看一下,记住艾灸出现这些

关于艾灸后的种种反应,因个体差异不尽相同,现整理了一下,凡艾灸的亲们都看一下,以后艾灸过程中就不必疑虑不必惊慌了。耐心点看完,会有帮助的,亲们。

孙思邈有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古语有言: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古语有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1、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炙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月经提前或推后:爱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出水泡,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7、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药灸,秉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调养”为出发点,让众多人拥有了健康和美丽。艾灸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反应,有些人会很担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反应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出现的。

1、蚂蚁走动的感觉,俗称“蚁行感”,会有种痒痒的感觉。出现这种反应,是因为施灸后,身体阳气补足了激发正邪相交,体内的风邪被灸的热力驱动所致,说明体内藏有风邪。

2、排风的感觉。在灸的时候,感觉身体像个电风扇一样,好像有风从身子里出来,也说明身体内藏有风邪。

3、刺痛的感觉。灸的时候感觉有点火辣辣的疼痛感,刺刺的,这个说明局部血液循环不好,会有淤血的可能,需要结合拔罐共同调理。

4、排汗的感觉。灸的过程中或灸后出现局部有汗,比如手心和脚心,或者全身出汗,这些都说明体内有湿邪存在,这都是身体排湿的反应。

5、发热的感觉。灸完后身体发热,满面通红或身体局部发红,这都是说明灸的力量已经深达体内,是比较好的一种反应。如果发热的厉害,上火了,牙痛,这个也是正常的反应,灸完后多喝温开水就可以。再有,经络敏感的人,热力会沿着一定方向传导。

6、排气的感觉。排气就是放屁,如果出现这个反应,说明素有肠道功能问题,艾灸后,肠道蠕动加快,会把里面积累的多余的浊气排出来。

7、轻松的感觉。灸法补充的是阳气,阳气为清气,其质较轻,阳气充足了,人就会感觉身轻体健,如果有这种感觉,说明灸的效果不错。

8、水泡的出现。灸完后,出现了一些白色的水泡或黄色的水泡,这些都是体内寒湿之气外排的表现,是好的反应,不用担心。

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水泡灸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泡,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泡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我们重点要说说“灸疮”,一些病深的穴位,一定会起水泡,这是病去的好症状,可是很多人会很怕,其实大可不必惊慌,只要你不把它弄破,一定不会感到疼痛等状况,简单的在泡上贴个创可贴,别让裤子衣服的蹭破它,过几天自行消退。它和西医里的破溃发炎是完全的两回事,所以不要惊慌哦……

艾灸时出现的这些现象,无论是针刺感、奇痒、传导感还是蚂蚁爬样的感觉等等,这些都是艾灸的特点,它具有“找病”的功能,通常在一些经络堵塞不通的地方,会发疾病的位置出现这些症状的,所以艾灸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多体会一下,才会通晓有这些感觉是好的事情,找到它,坚持灸下去,慢慢会好起来!

艾灸后拉肚子是怎么回事?艾灸后拉肚子观点一、艾灸神阙穴之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腹部的寒邪比较重,或者以往就是脾胃比较虚弱。您可以继续艾灸神阙,然后加上中脘,足三里来调理脾胃功能就比较好了。艾灸后拉肚子观点二、艾灸是正邪交战的一个过程,起初艾灸的一段时间内,有余病邪占上风所以可能出现各种排邪反应。有一部分的人艾灸之后会有这样的拉肚子反应,属于正常现象。艾灸后拉肚子观点三、坚持下去,千万不要中断,现在是在排毒,排完后身体就会慢慢恢复,期间注意千万不要接触凉饮,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还是穿的,一定要保暖。

艾灸给人的感觉:灸感不少的朋友会认为艾灸就是把艾点着,熏一熏、烤一烤就是热呼呼的感觉,实际上做过艾灸的朋友都深有体会。知道艾灸时我们会出现不同的灸感。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的感觉;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感觉;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感觉;局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这些都是灸感。灸感的强弱一般代表了经络阻塞的程度。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的经络通畅,作用立竿见影,见效快;不过没有灸感也不是就没有效果,而是表示经络中邪气淤积严重,需要一点时间开淤散阻,作用会慢一些。艾灸时出现酸、胀、麻、热、重、痛、冷等感觉,这是非常好的感觉,这说明艾灸的纯阳之气沿着经络传导了。艾灸后出现各种症状的提示我们每个艾灸患者病情不同体质不同,因此艾灸时出现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对艾灸过程中我们出现的各种反应,可参考对照如下。1、艾灸时出汗、发热,提示我们体内有湿热症。2、艾灸时四肢出现麻痹、痛、放谢感发凉,提示有瘀滞寒症。3、艾灸后头玄脑胀、肝火旺。艾灸后皮肤微痒,艾灸后出现疲乏无力,提示说明气血两虚,元气亏损严重。艾灸后出现大汗或晚上盗汗、手脚胀,某部位出现湿疹,属于体内湿重阳虚(属排毒现象)。4、艾灸后出现腹胀上下通气,说明身体上虚下寒,应及时排出脏腑阴浊之气,七七之后身清气爽。5、艾灸时如皮肤无热感,说明患有寒痹,灸后穴位出现水肿、湿重、水分运化失调。艾灸后体内阳气启动,自动循经而行,推动气血,如在足颈上有发酸、麻痹、震颤、发抖此乃将中风之先兆。6、艾灸时或后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等,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这是排风寒的反应。7、艾灸时或后烦躁易怒,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反应。这都郁气的外排的应。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艾灸时或后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粘稠大便。头面、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等这都是排痰湿表现。艾灸时或后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这都是外排火热邪毒的反应。8、艾灸时或后有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痰中带血丝血块或经血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等这都是排淤血有关的反应。灸后在穴位或经络脏腑出现不同症状的反应,都说明此人脏腑相应部位有病灶。在治疗期间每出现一种排病反应,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因此对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排病反应,都是你体内的病灶的体现,应及时进入治疗,坚持施灸。

艾灸后的排病反应在灸疗过程中,即使没有外界环境的诱因,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种种不适反应。如浑身发冷,出冷汗,冒臭气,吐痰涎,腹痛,腹泻等现象。甚至于多年前有过的病症会重复多次出现,由于这些不适反应与患者的病情有关,所以我们把这些不适反应统称为排病反应。排病反应是正邪斗争的结果。因为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是正邪斗争并最终由病邪战胜了正气,在发病过程中集体会出现许多不适反应,同样患者接受灸疗后,元阳向病邪发动进攻,脏腑经脉里的病邪被驱逐,病邪被逐的过程就是排病反应。因此,治疗过程中的排病反应是治疗效果的前奏和标志。一般排病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会越显著。临床常见排病反应1.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等反应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2.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排痰湿多以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有一肝炎病人重灸后,吐痰持续一个月,每天吐痰少则几十口,多则上千口,每天平均咳吐50-毫升痰涎。最后,病体痊愈,他的针感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曾有一心脏病人连续了5次九宫灸法之后,浑身除头面手足之外大部分皮肤起湿疹,奇痒无比,全身被挠的血迹斑斑,持续了三个半月方止。

5.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6.与睡眠有关的反应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重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

7.发热反应。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其他反应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虽说是复发,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且有内痔变为外痔,大约十天半个月即可自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pangnongzhong.com/gzzz/7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