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痛,原来是这样

喜欢跑步的朋友,除了膝痛还有很多人有脚跟痛的情况

其实,除了经常跑步平时站立时间多的朋友也容易出现脚跟痛。

身边也经常有朋友有此类烦恼:

“我最近走几步就会脚后跟痛”

“早上起床刚下地,脚跟痛,走一会儿就好点”

“我最近逛一会儿街就会脚后跟痛”

大部分医生都诊断为“跖筋膜炎”

其实

不尽然

先看疼痛的部位

那么究竟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治疗呢?

脚后跟疼痛,我们医学上又叫跟痛症,也有人叫足跟痛,其实就是跖筋膜炎。跟痛症的发病原因有几种:

1、跟骨的骨刺:长期的压力刺激或者炎症,会导致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但是一般有很大的骨刺,基本上脚后跟都会有些疼痛,所以说只能有一部分相关。并不一定是全部。

2、跖筋膜炎:长期的站立或者长期的负重,会引起导致跖筋膜的压力增高,导致跖筋膜的不断的断裂,不断的再生,从而炎性因子不断浸润,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慢性疼痛。

3、跟骨滑囊炎:跟骨的长期摩擦,会导致局部滑囊增生,从而引起滑囊炎,最常发生于跟骨与皮肤之间的滑囊,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稍微一用力就有明显的疼痛加重。

4、纤维脂肪垫炎:长期的负重,长期的运动,长期的跟骨压力,会导致跟骨下方的纤维脂肪垫增生,从而引起炎症,从而进一步引起疼痛。

脚后跟痛该怎么办?

目前对于跟痛症的一线治疗——腓肠肌拉伸锻炼确不被大家所熟悉,现在认为跟痛症是足底筋膜受到异常牵拉而慢性受伤、疼痛,而普遍存在的腓肠肌挛缩是导致跟骨及足底筋膜异常受力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治疗腓肠肌挛缩成了一线治疗。

除此之外呢,还要注意以下生活习惯:

1、换用合脚的运动鞋

一双合脚的运动鞋可以有效的减轻自身体重对脚后跟产生的压力,可以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2、控制自身体重

如果身体比较胖的话,那你就要注意控制一下自身的体重了。而且要尽量避免负重,减少重量对脚后跟的冲击。

3、劳逸结合

脚后跟痛除了要避免负重之外,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者运动,要给脚跟部缓解疲劳的时间。

4、冷敷热敷

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恢复期(受伤后48小时)适当的热敷,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降低疼痛的程度。

5、坚持锻炼

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但是不要在坚硬的地面上,可以在松软的地面上,例如:赤脚在沙地上、橡胶跑道等。

6、温水泡脚

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以医院,医院设置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肛肠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对骨折、骨质增生、风湿、关节炎症、关节脱位及软组织损伤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治疗颈、肩、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包皮环切等疾病,肛肠科以痔疮、便血、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门瘙痒、肛门长包为主要诊疗对象,对肛肠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进行探讨。针对性的重点开展肛肠疾病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力求用精湛的医术为每位来就诊的患者朋友解除疾病的困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pangnongzhong.com/gzxl/9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