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骨髓炎

化脓性脊柱炎并非十分少见,但急性发病者仅占50%左右,半数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由于临床表现不一,受累部位不同,出现症状及体征各异,故常被误诊或漏诊。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感染途径以血源性感染为多见。其次为脊柱手术,腰椎穿刺,局部开放性损伤等直接引起脊椎感染,少数为邻近脊椎的感染灶,如脓肿、褥疮等蔓延而来。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4倍。

病因

脊椎骨髓炎多由菌血症所引起,其原发化脓病灶多见于生殖泌尿系、皮肤及呼吸道。在骨骼系统中,脊椎感染的发病率较低,占全身骨骼感染的%~4%左右,椎骨骨髓炎常伴椎间盘炎症、椎旁软组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易向软组织蔓延是椎骨骨髓炎的一个显著特征。

症状

  常见症状:持续高烧、寒战、髋关节痛

检查

  检查项目:血象、血沉方程K值、CT检查、脊椎平片

鉴别

  本病需与以下的疾病进行鉴别,多采用MRI为手段进行鉴别:

  、脊椎结核临床有结核病史及结核中毒症状。

  2、脊椎骨转移瘤

  病变椎体在TWI上呈境界清楚的低信号,T2WI上呈高或等-低信号;椎间盘形态、信号正常,未见破坏改变;肿瘤易累及椎弓根和附件。增强扫描后,病变椎体内可见异常对比增强。

  3、免疫性椎间盘炎

  通过影像学方法鉴别脊柱化脓性骨髓炎与免疫性椎间盘炎很困难。其致病机制为椎间盘中的胶原组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迟发T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即椎间盘炎。

  4、退行性病变

  椎体边缘可有增生改变,相邻椎体边缘T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体边缘信号异常部分与正常部分分界清楚,附件无破坏。椎间盘变性改变:TWI,T2WI上均呈低信号。椎旁软组织正常;行Gd-DTPA增强扫描椎体终板及相邻椎间盘不强化。

并发症

  本病大部分可出现急性腹痛,神经根性痛,髋关节痛,或严重败血症等症状。在一些病例中,炎性细胞浸润椎旁软组织可形成椎旁脓肿,表现为受累椎体、椎间盘及相邻椎体的椎旁软组织增厚,横断面病变呈环绕椎体的软组织肿块影,脓肿范围累及硬膜外间隙可致使硬膜囊腹侧受压呈弧形改变,严重时累及脊髓,甚至脊髓严重受压变形,引起截瘫。

预防

  谈到预防,就必须从切断血源性、创伤性和医源性三个感染渠道做起。

  从血源性感染来讲,应加强对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如疖、疔、疮、痈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最易继发感染而致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保持室内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青春期应多食蔬采水果,少用油剂润肤,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积或腺管阻塞。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防止感冒发生。还要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感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摘除。

  近年来伴随灾害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加,继发于开放骨折及手术感染的患者迅速增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积极预防。要注意交通安全和劳动安全,防止皮肤擦伤及意外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外伤或皮肤擦伤等,应立即消炎并及时就医。

治疗

  对急性化脓性脊椎炎早期诊断常有一定困难,易与败血症,腰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相混淆,凡疑有化脓性脊椎炎者,均应按本病尽早治疗,边治疗边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有效的治疗时机。

.抗生素治疗 在确诊或疑为急性化脓性脊椎炎时,应及时给以有效广菌谱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及找出敏感抗生素后,再及时调整。   

2.全身支持法 在早期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或输液纠正脱水,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或维持其平衡。根据需要可少量多次输血,给予适量镇静剂、止痛剂或退热剂。对中毒症状严重者或危重患者应同时配合激素治疗。

  3.外科治疗

  ⑴椎旁脓肿引流术 化脓性脊椎炎,经椎旁穿刺抽得有脓液或CT扫描显示有椎旁有脓肿者,应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以控制病变发展,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⑵椎板切除硬膜外脓肿引流术 急性化脓性脊椎炎,一旦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如下肢无力,感觉改变或尿潴留等症状,应紧急行CT扫描检查。如显示为硬膜外有脓肿压迫脊髓时,立即行椎板切除、硬膜外脓肿引流,以防止截瘫加重,或脊髓营养血管栓塞、脊髓软化、坏死等。术后常放管负压引流,或置管行冲洗吸引疗法。待体温正常、症状好转,引流液清净后拔除。

  ⑶窦道切除及病灶清除术 慢性化脓性脊椎炎,有窦道形成,经久不愈,保守治疗不能治愈,应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采用不同切口。

饮食

早期强调并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因素食能提供最天然最易消化,最能直接吸收之营养素。如素食配制合理,人体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要素都非常丰富,足够人类机体的合理需要。新鲜的谷类、蔬菜与水果忌烟、酒、辛、辣、炸烤食物。避免大量饮酒。因为酒量过多,对肝脏损害较重,降低机体兔疫力,对疾病恢复有严重影响。

宋永忠简介:

  宋永忠教授出身名门中医世家,自幼受其父宋一同教授影响学习中医,是宋氏中医的传承者和集大成者。现任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骨伤专家。宋教授首先提出“中式正骨”,独创“宋氏脊柱平衡矫正手法”及“宋氏气血调理手法”,被誉为宋氏中医正骨创始人,已为大量患者成功治疗颈椎、腰椎、肩周、骨关节及脊柱软组织损伤等多种疾病,被央视CCTV-特聘为专家,出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秘书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

  宋永忠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研究、临床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创立了一套新的骨伤疾病学术理论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诊治的崭新领域。宋永忠教授运用丰富的医学知识,创作出版了诸多医学著作:《中国推拿治疗学》、《实用骨伤痛症学》《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腿痛》、《骨质增生症与骨质疏松症》、《股骨头死》等,为中医骨伤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pangnongzhong.com/gzxl/9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