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抗癌常识八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6、哪些疾病易与大肠癌相混淆资料统计,国内大肠癌平均误诊率达41.5%,为提高大肠癌的诊断率,临床上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病疾占误诊疾病的1/2。直肠癌破溃或合并感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脓血便、便次增多,甚至里急后重等症状,这些症状几乎与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相同,很易混淆。(2)痔疮痔疮约占误诊病例的1/3。便血是左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这种出血与痔疮的出血很难区别,从患病率看,痔疮是常见病,所谓“十男九痔”,见到便血很容易首先想到“痔疮”,特别是肛门检查见到痔疮时,医生往往满足于痔疮的诊断,而未想到可能同时伴发的直肠癌。(3)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所增加。其常见症状有血便、脓血便、便次增多和腹部不适,此外,消瘦、贫血等也是中、晚期大肠癌的常见症状。重度长期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本身也有较高的癌变率,一旦癌变,甚至肠镜下也很难分辨哪些病灶是炎症、溃疡,哪些病灶已癌变。(4)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阐尾炎、阑尾周围脓肿以及阐尾炎后所形成的回盲部包块是盲肠癌易于误诊的疾病。盲肠癌及部分升结肠癌常表现为右下腹痛、肿瘤破溃,合并感染也会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甚至出现右下腹包块。由于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是多发病,人们很容易把盲肠癌误诊为闲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5)肠结核一些肠癌患者主要症状是腹泻、便秘等排便习惯改变,同时伴有低热、消瘦,很容易误诊为肠结核。(6)其他疾病如大肠癌原发灶症状不显著却出现卵巢转移,在妇科可误诊为“原发性卵巢肿瘤”,切除了转移灶,却仍将原发的大肠癌留于腹内。此外,临床遇见肠梗阻、急性腹膜炎等情况时,鉴别诊断也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为避免误诊,在大肠癌的诊治过程中,应掌握以下原则:加强大肠癌防治知识宣传,提高患者自我认识能力,重视症状鉴别和必要的直肠指检、肠镜检查。注意排除与某些肠道良性病变合并存在的大肠癌,加强对癌前病变的随访和无症状高危人群的筛查。

7、大肠癌的外在表现有哪些(1)前期预警症状从大肠癌防治的角度来看,西式饮食结构很不健康,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都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洋快餐,油炸食物的脂肪含量很高,容易引发肥胖,而研究显示,肥胖跟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此外,现在城市里坐办公室的白领多了,久坐不动,缺少锻炼,加上工作压力大,这些危险因素叠加,会提高大肠癌的发病风险。①便血:便血往往是直肠癌患者的第一个症状,只要做肛门检查或者做一个简单的肛镜,就可鉴别是否是直肠癌的早期表现。②腹痛:部分患者以持续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也有一些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身上时,应首先考虑结直肠癌。③大便习惯改变:多数人有每日定时排便一次的良好习惯。对于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药物因素,大便突然变稀,或者原来一天一次大便,在无任何原因下,变成一天几次大便或者好几天一次大便等,都有可能是早期癌症表现。④腹泻:每日排便数次甚至多达十余次,为黏液血便、黏液脓血便或清薄的稀便,腹泻常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极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2)晚期临床症状大肠癌是一种严重恶性癌症,其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等到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除常见的食欲缺乏、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当癌肿穿透肠壁、浸润前列腺或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障碍或淋漓不尽等感觉,如癌肿穿透膀胱则可形成直肠膀胱痰,尿中可出现气体逸出和粪质。女性直肠前壁癌肿穿透肠壁后可浸润阴道后壁,引起白带增多,如穿透阴道后壁则形成直肠阴道瘦,阴道内出现粪质和血性分泌。当癌肿累及肛管或肛门周围时,患者除表现出便血外,常诉有肛门疼痛和肛门口有块状物突出,多数患者伴有便频和排便不尽感。当癌肿侵及肛管括约肌时,可发生排便失禁。由于肛管的淋巴引流可首先至腹股沟淋巴结,故当出现淋巴转移时,腹股沟区可出现肿大、质硬的淋巴结,继之融合成团。此外,肛管的淋巴引流尚可沿直肠中血管至骼内和闭孔内血管旁淋巴结,当淋巴结转移浸润闭孔神经时,患者可出现顽固性会阴部疼痛并向大腿内侧放射。治疗方法是决定晚期直肠癌患者能活多久的关键性因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目前临床上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方法主要有化疗、放疗、中医药治疗。动脉化疗是晚期直肠癌的主要化疗方式,能一定程度上缩小癌肿,但其亦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毒副反应。因此,化疗药物及化疗时间应依据肿瘤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定。大肠癌引起肠梗阻时,预后将明显受影响,有梗阻者5年生存率为31%,无梗阻者则可达72%。完全性肠梗阻时,肿瘤近侧张的结肠或盲肠处可发生穿孔,在急诊手术的大肠癌患者中,约3/4为肠梗阻,1/4为穿孔(其中约75%穿孔于肿瘤所在的肠壁,约25%发生于肿瘤近侧的结肠或盲肠)。另外,晚期直肠癌患者也应注意日常饮食调理,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抵抗力对晚期直肠癌患者极为重要。在饮食上,应减少油脂的摄取,增加纤维素的摄取,忌食烈性酒,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

8、大肠癌如何通过手术进行治疗(1)治疗原则大肠癌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治疗原则包括:①切除全部恶性组织。②全部切除或大部切除患癌的器官。③消除淋巴扩散的主要途径。④为了预防手术中触摸肿瘤时肿瘤细胞形成栓子,应及早的控制静脉血流。根治的原则是将直肠和直肠以上的一段血管,连同直肠周围组织和有转移可能的淋巴引流区一并切除。(2)根治方法根治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直肠肛管完全切除再行人工肛门,一类是将直肠部分切除后保留肛门括约肌。(3)选择手术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一:肿瘤位置。肿瘤位于直肠上三分之一,即直肠上段、中段,经充分游离直肠后其下缘距肛门10cm以上者,可行保留肛门的前切除。肿瘤位于直肠的下三分之一,即直肠下段癌、肛管癌,癌灶下缘距肛门缘6cm以下者,宜行迈尔氏术,并根据情况作腹壁造痰或会阴肛门重建术。肿瘤位于直肠的中三分之一,即肿瘤下缘距肛门缘6cm~10cm之间,对术式选择争议较大,应根据肿块大小、分化程度及周围浸润情况决定。影响因素二:病理类型分期。原位癌可切除癌下缘1cm直肠;溃疡型、菜花型、环形癌应切除癌下缘4cm~5cm直肠;浸润型癌下缘应切除7cm以上直肠。如果说患者术前分期为一期、二期、三期,那么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四期患者,如果转移灶同样可以手术切除,那么应该尽可能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把转移灶切除,使患者获得根治,得以长期的生存。对于已经出现了脑转移、骨转移、肺转移等全身转移,转移灶不可能切除的四期患者,手术仅适用于肿瘤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比如大出血没有办法控制、出现消化道的梗阻,需要做一些姑息手术解除这些并发症。影响因素三:性别、体型及年龄。女性骨盆宽,分离切除吻合比较容易,宜尽量保肛;男性骨盆窄小,吻合困难,保留肛门要谨慎。瘦高型患者宜做保肛手术;矮胖型患者则不宜。青年人直肠癌易于早期出现转移,恶性程度一般较高,尽量选择迈尔氏术式;60岁以上的患者由于全身情况差,宜选择姑息性治疗。

影响因素四:分化及固定程度。低分化癌局部复发率高,需切除较多边缘并进行彻底淋巴结扫除;中高分化癌恶性程度相对好,肿瘤边缘切除可以少一些。如癌与周围组织器官固定,则应一并切除,然后根据切除器官进行重建或改道。影响因素五:肠癌严重度。晚期直肠癌出现远处转移时不宜做根治术,应考虑行姑息切除或癌肿上段造痿,以解除梗阻。姑息治疗指的是把肿瘤原发灶切除,但其转移灶还在体内,该种治疗方法的“淋巴结清扫”(切除淋巴结)范围可能要稍微小一些。

9、大肠癌患者应该吃什么大肠癌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油腻食物,饮食要能满足身体需要,还要能帮助维持和恢复体力,重建正常组织。此外,食物总热量要够,营养要平衡,结构要合理,烹调方法和进食方法要讲究。(1)控制总热量癌症患者每日从食物中摄入的总热量不应低于正常人的最低要求,即每日在10千焦以上。因为癌症患者体内蛋白质分解高,合成代谢功能低,营养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故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一般每日摄入蛋白质应达1.5克/千克体重以上,而且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肉类、豆制品等。(2)营养要相对平衡根据患者的需要,各营养素要适量、齐全,除充足、优质的蛋白质摄入外,一般应以低脂肪、适量糖类为主,此外还应注意补充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等,这些可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获得。(3)食谱结构要合理癌症患者食谱切不可简单和单一,应该是品种多、花样新、结构合理,在制作食谱时,要尽可能做到清淡和高营养相结合,质软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相结合,新鲜和食物寒热温平味相结合,供应总量和患者脏腑寒热虚实证相结合,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4)讲究烹调方法和进食方法在食物的选择、制作、烹调上,应创造食物良好的感观性状,在色、香、味、形上下工夫,适合和满足患者的口味、爱好和习惯。还要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采取少食多餐,粗细搭配,流质、软食与硬食交替,甜咸互换等形式进餐。吃饭时要创造愉悦气氛,尽量与亲属共同进食。吃饭前,尽量避免油烟味等不良刺激。在患者放、化疗间歇期,抓紧食欲好转的有利时机补充营养。

10、大肠癌术后应注意随诊为及时发现可再治疗的复发及转移病灶,保证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获得及时治疗,应尽快处理患者术后出现的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术后均应终身定期复查,随访。肠癌患者术后随访计划可以归纳为下列内容:(1)病史询问及物理检查术后2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病史询问及物理检查,对于术后恢复顺利的患者,若再次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排便习惯的改变,盆腔疼痛或会阴部大腿内侧疼痛,不明原因刺激性咳嗽、腹胀及肠道出血等,均有复发可能。全面查体包括检查肢窝、锁骨和颈部淋巴结;腹部主要检查肝脾,是否有腹部包块;肛门指诊可以及时发现直肠或盆腔的复发灶。每次随诊应包括病史和详细体检,血CEA等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状态、血常规、肝功能测定,粪便隐血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肝脏、腹膜淋巴结、盆腔B超扫描,这些体检结果对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纤维肠镜检查每年需行一次纤维肠镜检查,以发现异时性多原新生物和吻合复发,中间可加一次钦灌肠检查。如果术前因某种原因未行纤维肠镜和钦灌肠检查,术后6个月应择其一检查。每年一次CT或MRI检查,首次CT和肠镜应在半年内复查。结肠镜或结肠三维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吻合口复发、异时性结直肠腺瘤或结直肠癌,且有助于及时发现腺瘤癌变。乙状结肠镜可用于低位吻合口的检查;结肠三维CT检查可用于结肠镜检查失败的病例。结直肠癌术后的纤维结肠镜检查优点是①诊断正确率可高达90%~97%,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②可作活检确定诊断,优于X线检查。③对术后吻合口狭窄,纤维结肠镜可确定为良性瘢痕还是肿瘤复发。④能经纤维结肠镜摘除结直肠息肉。结肠镜对于观察吻合口情况有特殊的价值,应每年检查一次或多次。(3)逐步延长随诊间隔时间术后2年至5年随诊可延长至每6个月1次;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可1年1次,或结合健康体检加重点项目检查。(4)CEA监察对于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CEA及肝功能检查可增加至12年1次,随诊中发现异常需给予详细检查以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病灶。血细胞计数更应常规检查,如果是DPD酶缺乏患者或应用了骨髓抑制明显的药物,则至少每周1次。CEA是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肝转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尽管CEA的特异性以及其能否作为复发早期诊断的标志仍存在异议,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期患者CEA升高,术后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常预示预后不良,而且CEA的升高常早于临床出现复发症状的4~5个月,它不仅能监测局部复发,也能提示肝、肺等处的远处转移。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pangnongzhong.com/gzxl/8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