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红枣极受人们欢迎,因为它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既可补血还能提高免疫力,尤其是有小朋友的家庭,家长喜欢在汤里放几颗红枣。但孩子因吃枣而出现“受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1女娃肛门频流脓罪魁祸首是啥?
家住豫南的小雪,今年1岁7个月。半年前,家长偶然发现有脓液从小雪肛门里流出,且时不时还有出血的症状。
在当地,孩子被诊断为肛周脓肿,陆陆续续治疗了半年,每次好转之后没多久又开始反复,让父母十分焦虑。
一家医院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小雪的症状引起了大外科、普通外科主任侯广军的重视,他介绍:“婴幼儿的肛周脓肿会反复发作,而直肠周围脓肿一般不会反复感染,但孩子都不太符合以上两点。”
经过仔细研究,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
直肠周围会不会存在肿瘤或者消化道重复畸形;
2
会不会存在异物;
2
抽丝剥茧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孩子也在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为验证判断,侯广军又为孩子进行指检,当手指进入直肠约3cm后,碰触到一块像骨头一样坚硬的东西。但按照正常来说,这个位置并不会存在骨头等坚硬的东西。
此时,侯广军心中已经有了一丝担忧,立即拿着孩子的核磁影像找到放射科主任陈志平。
经过陈志平与侯广军两位主任的仔细沟通与辨认,高度怀疑孩子直肠内硬物为异物。
反复家长询问后,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一直都是爷爷奶奶看着呢,平时都寸步不离,每天都带着尿不湿,也没吃啥东西啊,也不可能是自己塞的啊”孩子父母说。
但这个异物中间密度高,周围密度低,这究竟是什么呢?
莫非是枣核?
“在家里,红枣都是去除枣核撕碎放在汤里的啊,从没有给她吃过完整的红枣。”小雪家长一头雾水,怎么会出现枣核?
3
手术取出枣核家长恍然大悟
侯广军决定通过直肠为手术入路,这样可以避免为孩子造瘘,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手术时,侯广军在孩子肛门口内约3cm直肠前壁处,切开后发现异物,利用弯钳将异物取出。
当中间粗,两端尖的枣核被拿到家长面前时,家人终于想起来,半年之前熬汤时放过一次红枣,当时可能没有处理干净,将枣核给孩子喂了进去。
侯广军说:“河南盛产大枣,误服枣核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如果枣核横着在肠道中运动,尖锐的两头就会划伤肠道黏膜。当肠道受到刺激,出现反射收缩,会导致枣核一端或者两端刺入更深。而像小雪一样,枣核穿破直肠壁在肠壁外安了家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
误吞枣核真的没事么??
很多人不把误吞枣核当一回事,认为枣核没有多大危险性,在胃里会被胃酸软化、溶解,再不然也会自己排泄出来,并不会给人体造成危害。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想要枣核安全排出确实一定风险。
第一关是食管,食管管腔很窄,枣核很容易刺破食管壁,导致局部化脓,从而引起包括脓胸在内的一系列并发症。
第二关是胃,由于胃的容量大,胃壁也较厚,枣核在胃内相对安全,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利用胃镜大部分可以取出。
第三关是小肠,一旦枣核跑进小肠,胃镜就“鞭长莫及”了,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小肠壁薄,枣核轻易就能刺破,导致感染甚至穿孔,这时就需要手术来解决问题了。小肠很长,枣核一路下来,损伤肠壁的可能性非常大。
安全穿过小肠,枣核的危险性还没有消除,它有可能掉在盲肠里,一旦堵住阑尾开口,就有可能引起阑尾炎。
到了结直肠,如果此处穿孔的话,会引起肠道周围或腹腔感染,甚至腹膜炎等严重后果。
枣核在从肛门排出的最后一刻,还有可能刺破肛门,导致肛旁脓肿、肛裂、肛瘘等疾病。
温馨提醒
儿童的肠道非常脆弱,建议家长不要给3岁以下的幼儿食用红枣,如果家长要喂食的话,一定要细心再细心。避免出现异物进入消化道的情况,如不慎吞入异物,应及时就医。
▍来源:医院订阅号;图片:百度图片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