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
解剖
肛裂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肛瘘
痔
直肠肛管解剖
肛柱、肛瓣、肛窦
齿状线:
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形的环行线,称齿状线
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胚胎期是内外胚层的交界处
齿状线解剖意义:
1.以上是黏膜,无痛觉,以下为皮肤,痛觉敏锐
2.以上直肠上、下动脉,以下肛管动脉
3.以上经门静脉回流,以下经腔静脉回流
4.以上淋巴回流至腹主动脉旁或髂内淋巴结,以下腹股沟或髂外淋巴结
肛裂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最常见部位:肛管后正中线
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
典型临床表现:疼痛、便秘、出血
疼痛特点:排便时疼痛--间歇期--排便后疼痛
治疗:
保守治疗:坐浴,润便,扩肛
手术治疗:肛裂切除术,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肛门周围脓肿:
肛周持续性跳痛,坐卧不安,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
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患侧持续性胀痛,排便时症状加重,全身症状重
非手术治疗
抗生素(革兰阴性菌)
温水坐浴
局部理疗
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
肛瘘
肛瘘是指肛管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内口多在肛窦,外口位于皮肤,可一个或多个
临床表现
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
高位瘘可有粪便或气体排出
肛门周围潮湿、瘙痒、湿疹
瘘与脓肿交替发作
手术治疗原则
切开或切除瘘管,敞开创面促进愈合
手术方式
挂线疗法
痔
内痔——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或移位
外痔——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混合痔——内痔通过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
内痔——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内痔脱出可以剧痛
外痔——血栓性外痔最常见,表现为剧烈疼痛。通常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瘙痒等
混合痔——内痔+外痔症状
治疗:方法较多
血栓性外痔:手术行血栓性外痔剥离术
1.关于直肠肛管的解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齿状线以上是黏膜,以下为皮肤B.齿状线以上直肠上、下动脉供应C.齿状线以下的静脉丛直肠下静脉丛D.齿状线以下淋巴回流腹股沟淋巴结E.齿状线以上的直肠粘膜受阴部内神经支配
2.关于肛裂的主要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无痛性便血B.肛门口有分泌物C.肛门疼痛伴血便D.肛门部位下坠感E.粪便上附有新鲜血液
3.肛裂三联征指的是A.肛裂,外痔,前哨痔B.肛裂,内痔,前哨痔C.内痔,外痔,前哨痔D.肛裂,前哨痔,相应位置肛乳头肥大E.内痔,外痔,肛裂
4.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常继发于A.肛裂B.肛瘘C.嵌顿行内痔D.肛窦炎E.直肠息肉继发感染
5.男性,30岁。肛门胀痛伴发热3天,排便时疼痛症状加重,查体:肛门周围皮肤发红、压痛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A.直肠后间隙脓肿B.肛管括约肌间隙脓肿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D.肛周皮下脓肿E.直肠黏膜下脓肿
6.男,42岁,直肠指检时扪及条索状,伴有轻压痛,挤压时外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应首先考虑下列哪种疾病A.内痔B.外痔C.直肠癌D.肛瘘E.直肠息肉
7.肛瘘多由于肛门部位哪种手术引起A.肛裂切除术B.内痔注射治疗C.血栓性外痔切开取栓术D.肛周脓肿切开或穿破E.内痔环切术
8.挂线疗法通常用来治疗下列哪种疾病A.内痔B.外痔C.混合痔D.肛瘘E.肛裂
9.混合痔是指A.分别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内痔和外痔共同存在B.多个内痔同时存在C.不同时期的内痔同时存在D.痔和瘘同时存在E.直肠上下静脉丛吻合处静脉曲张形成的痔
10.男,42岁,排便后痛,昨日突然加剧,肛门口可触及一肿块,直径1.5cm,紫色,触痛。应采取哪种治疗方式最佳A.坐浴B.封闭C.口服药物D.注射硬化剂E.血栓外痔剥离术
如有疑问请咨询邓老师,邢老师,朱老师
答案:ECDDDDDDEE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北京哪里白癜风哪间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