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住院免费接出院免费送
产二科耿玮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新生儿黄疸可能是大部分新手爸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黄疸在新生儿中非常常见,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有肉眼可见的黄疸。
新生儿为什么易出现黄疸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靠脐带供血,处于一个“相对低氧”的环境,需要血液中比较多的红细胞来携带氧气,胎儿体内的红细胞数量要比成人多很多,所以新生儿出生的时候所携带的红细胞也比成人高很多。这个时期的红细胞寿命比较短,宝宝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获得了外界大量的氧气,身体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来携氧,因此宝宝出生后,其体内的红细胞会有一个短期内大量破坏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胆红素,而此时新生儿自身的肝功能还不成熟,没有能力处理那么多胆红素,致使这些大量产生的胆红素蓄积在宝宝体内,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宝宝体外,最终导致宝宝皮肤、黏膜或巩膜黄染。
这是每个新生儿都要经历的一个生理过程,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肝功能逐渐发育完善,这些蓄积的胆红素会逐渐全部排出,黄疸就自行消退了。由此可见,坊间流传的的产前半个月吃鹅蛋、喝茵陈红枣水预防新生儿黄疸的说法毫无科学道理,准妈妈们不要再上当啦!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最黄,7~10天以后逐渐消退。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一般不过肘膝,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黄染时间长,但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家长不必过分紧张。黄疸测试数值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
病理性黄疸: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为病理性黄疸:
1.出现早: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
2.程度重、进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
3.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伴有以下表现:
(1)黄疸程度除面部、躯干外,还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染。
(2)黄疸颜色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呈桔黄或金黄色;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呈暗绿色或阴黄。
(3)伴随表现溶血性黄疸多伴有贫血、肝脾大、出血点、水肿、心衰。感染性黄疸多伴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及体征。梗阻性黄疸多伴肝肿大,大便色发白,尿色黄。
(4)全身症状重症黄疸时可发生,表现为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肌张力低,继而烦躁、尖叫、呕吐、肌张力增高等核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对宝宝的影响生理性黄疸对宝宝没有影响,病理性黄疸经过及时治疗后一般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但是如果错过了治疗期,就会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和脑力发育、运动系统、听力发育。
病理性黄疸延误治疗可诱发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沉积在基底神经节、脑干神经核,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而引发的脑损害。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拒奶,吐奶,恶心,黄疸继续加重,则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且四肢肌张力明显升高,有时可出现惊厥,重则呼吸衰竭且死亡。
家长如何观察宝宝的黄疸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局限于面颈部、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宝宝情况好、吃奶佳,一般为生理性黄疸。当出现小腿明显黄染,提示黄疸较重,出现足底及手掌黄染,提示黄疸非常严重,需尽快带宝宝就医。
2、观察宝宝日一般状况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医院检查。
3、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
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如何护理黄疸宝宝?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点:
1、家里光线不要太暗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长都有,当然包括蓝光,照光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而且家中太暗对宝宝吸收维生素D有影响。
2、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尽快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加重。所以宝宝出生后要早开奶,频繁喂哺,促进胎便排泄。
4、新生儿游泳与抚触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因为水温具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生儿全身新陈代谢,且游泳过程活动消耗能量增多,消耗了一定体力,促进食量增多,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5、皮肤护理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着重对脐部及臀部的护理。因为这时婴儿抵抗力差、细菌侵入易引起感染,感染是黄疸加重的原因之一。预防皮肤及脐部感染,去除引发病理性黄疸的因素。
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医院治疗。
注意:
新生儿黄疸是否需要干预,与新生儿的出生胎龄、生后的日龄、父母血型、有无感染高危因素,以及出生时有无窒息史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么复杂的事情,就让儿科医生来判断吧,新生儿出生3天后,血清胆红素不超过umol/L(15mg/dl),一般情况良好,可不用干预,继续观察其消退情况。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重视围生期保健,避免孕期及产时感染,孕早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新生儿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新生儿生后早抚触、早哺乳,加强母乳喂养以增加摄入量、促进胎便的排泄、诱导肠道菌群早期建立,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