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口腔颌面外科学冲刺押题考点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21考研倒计时

05

生活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一定要拼尽全力;

无论面对什么,都要活成千军万马,

勇往直前,砥砺前行

近期小编整理了各科的冲刺押题考点

不敢保证百分百押中

至少多背一题多得一分,也是极好的

答案仅供参考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分值进行扩充

一、名解

1.活检(操作注意事项也常考,前两章重点考点)

活体组织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可简称“活检”。系从病变部取一小块组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病变性质,肿瘤的类型及分化程度等。

2.干槽症(Drysocket)(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也可能会出简答题)

是由口腔细菌引起的骨创感染,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则可能发生了干槽症。临床检查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在牙槽窝壁覆盖的坏死物有臭味,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并有锐痛。

3.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种植这个章节最常考的名解)

骨结合即指在光镜下埋植在活骨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其间不存在骨以外,如结缔组织等组织。

4.路德维希咽夹炎(Ludwigsangina)(常考英文)

口底多间隙感染多指双侧下颌下、舌下及颏下间隙同时受累。可为金葡菌、链球菌为主的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或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路德维希咽峡炎)。感染不及时控制可沿颈深筋膜间隙向下扩散至颈部、纵膈,引起颈部多间隙感染或纵膈脓肿。

5.LeFortIII型骨折(上颌骨骨折的分型,最常考察的就是三型,但是也不要忽略了前两个)

LeFortⅢ型骨折: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颅面分离骨折。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常导致面中部拉长和凹陷。此型骨折多伴有颅底骨折或颅脑损伤,出现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

6.爆裂性骨折

某些来自正前方的打击力可造成眶内压力急剧增加,致使眶腔下壁向下塌陷到上颌窦.发生特征性的单纯眶底骨折,亦称爆裂性骨折。

7.保存性功能性外科(肿瘤总论里的几种外科方法,都要熟记,名解常考)

由于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成就和目前综合治疗手段的增加,多趋向于适当限制手术“根治”的范围,以保存机体功能,保护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称为保存性功能性外科。

8.味觉出汗综合征

临床上腮腺切除术后可能会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即当咀嚼食物或刺激唾液分泌时,腮腺区的皮肤潮红伴有出汗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手术切断的耳颞神经中的副交感分泌神经支与支配皮肤汗腺、表浅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错位愈合所致。

9.贝尔麻痹(年至少3个学校同时考到)

贝尔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病因不明的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部分或完全性面瘫,两侧面部均可发生,并有自限性。以往认为是特发性的,现主要认为是病毒感染使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10.三叉神经痛(基础概念,扳机点也常考)

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然后自行缓解,间歇期无症状.

二、简答

1.拔牙时,牙挺使用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临床操作重点,考研常考点)

(1)绝不能以邻牙作支点,除非邻牙亦需同时拔除。

(2)除拔除阻生牙或颊侧需去骨者外,龈缘水平处的颊侧骨板一般不应作为支点。

(3)龈缘水平处的舌侧骨板,也不应作为支点。

(4)操作中应注意保护。必须以手指保护,以防牙挺滑脱伤及邻近组织。

(5)用力必须有控制,不得使用暴力,挺刃的用力方向必须准确。

2.下颌智齿冠周炎的扩散途径(这个知识点也是超级喜欢考,名词解释也要重点掌握,病例分析比较喜欢考察)

(1)炎症沿下颌支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感染。

(2)炎症自磨牙后区向外扩散,导致颊间隙感染,脓肿穿破皮肤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道。

(3)炎症沿下颌骨体向下扩散,引起下颌下间隙、口底多间隙感染。

(4)炎症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前庭沟处形成脓肿或破溃成瘘

3.颌骨骨折治疗原则(上下颌骨的临表,治疗都是考点)

1)治疗时机:颌骨骨折伤员应及早进行治疗。但如合并颅脑、重要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全身情况不佳时,应首先抢救伤员的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再行颌骨骨折的处理。但应注意,在救治其他部位伤的同时,不能忽视与口腔颌面外科的衔接,以免延误治疗。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延误了早期治疗,也应争取时间作延期处理,防止骨折错位愈合,使后期处理复杂化。

2)骨折治疗原则:为避免骨折错位愈合,应尽早进行骨折的精确复位。治疗原则即骨折的解剖复位;功能稳定性固定;无创外科;早期功能性运动。骨折固定的方法可根据条件选用,目前以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为治疗的主流技术。

3)骨折线上牙的处理:颌骨骨折治疗时常利用牙齿作骨折段的固定,应尽量保存,即使在骨折线上的牙也可考虑保留。但如骨折线上的牙已松动、折断、龋坏、牙根裸露过多或有炎症者,应予拔除,以防止骨折感染或并发骨髓炎。

4.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无瘤"操作(初试复试都常考,必须记住)

1.保证切除手术在正常组织内进行;

2.避免切破肿瘤,污染手术野;

3.防止挤压瘤体,以免播散;应行整体切除不宜分块挖出;

4.对肿瘤外露部分应以纱布覆盖、缝包;

5.表面有溃疡者,可采用电灼或化学药物处理,避免手术过程中污染种植;

6.缝合前应大量低渗盐水及化学药物作冲洗湿敷;

7.创口缝合时必须更换手套及器械;

8.为了防止肿瘤扩散,还可采用电刀,可也于术中及术后应用静脉或区域性动脉注射化学药物。

9.此外,对可疑肿瘤残存组织或未能切除的肿瘤,可辅以电灼、冷冻、激光、局部注射抗癌药物或放射等治疗。

5.种植成功的标志(种植这一章节内容不多,建议每个点都背熟,考到的概率比较大)

1.功能好。

2.无麻木、疼痛等不适。

3.自我感觉良好。

4.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水平骨吸收不超过1/3,种植体不松动。

5.龈炎可控制。

6.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

7.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

8.美观。

9.咀嚼效率达70%以上。

10.符合上述要求者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

6.清创缝合舌损伤注意事项(损伤这个部分比较喜欢考各种缝合,清创术等内容)

1.舌组织有缺损时,缝合创口应尽量保持舌的长度,将创口按前后纵行方向进行缝合。不要将舌尖向后折转缝合,防止因舌体缩短而影响舌的发音功能。

2.如舌的侧面与邻近牙龈或舌腹与口底黏膜都有创面时,应分别缝合各自的创口。如不能封闭所有创面时,应先缝合舌的创口,以免日后发生粘连而影响舌的活动。

3.舌组织较脆,活动度大,损伤后肿胀明显,缝合处易于撕裂,故应采用较粗的丝线(4号以上缝线)进行缝合,进针距创缘要大(5mm),深度要深,最好加用褥式缝合,力争多带组织,打三叠结并松紧适度,以防止因肿胀而使创口裂开或缝线松脱。

7.简述颌面部阻塞性窒息的原因及急救措施?(每年都考)

(1)异物阻塞咽喉部:口内有血凝块、呕吐物、碎骨片等,堵塞咽喉部或上呼吸道。及早清除口鼻腔及咽喉部异物。

(2)组织移位:上颌骨横断骨折,骨块向后下方移位,堵塞咽腔,压迫舌根;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或双发骨折,口底降颌肌群牵拉,下颌骨前部向后下移位,引起舌后坠前者采取悬吊下坠的上颌骨骨块。后者将后坠的舌牵出。

(3)肿胀与血肿:口底、舌根,咽侧及颈部损伤后,发生血肿或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插入通气导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8.简述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同时,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最新版教材更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这个考点也需要注意,这个名字来来回回被改了好几次,说明命名的人也比较纠结,这两个疾病的临表、治疗、x线表现都很常考)

①好发于青壮年,以下颌骨体及下颌角部为常;

②生长缓慢,颌骨膨大,造成畸形,面部不对称;

③可造成牙松动,移位和脱落,咬合关系紊乱;

④可侵入周围软组织,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⑤下颌骨运动度异常,可发生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碍。

⑥累及下牙槽神经可致患侧下唇及颊部麻木不适。

⑦x线表现:颌骨膨隆,有多房性阴影,边缘呈切迹状,受累牙根呈截断样或锯状吸收。

治疗原则:手术为主,需将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在0.5cm处切除。

9.沃辛瘤临床表现(唾液腺肿瘤常见肿瘤,多形性腺瘤也常考,结合组病的内容理解)

沃辛瘤具有下列临床特点:

①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6:1;

②好发于年龄在40~70岁的中老年;

③患者常有吸烟史,其发病可能与吸烟有关;

④可有消长史,这是因为沃辛瘤由肿瘤性上皮和大量淋巴样间质所组成,淋巴样间质很容易发生炎症反应;

⑤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可能系该部位分布的淋巴结较多所致;

⑥扪诊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有弹性感;

⑦肿瘤常呈多发性,约有12%患者为双侧腮腺肿瘤,也可以在一侧腮腺出现多个肿瘤。有些患者术后又出现肿瘤,不是复发而是多发;

⑧术中可见肿瘤呈紫褐色,剖面可见囊腔形成,内含干酪样或黏稠液体,易被误诊为结核或囊肿;

⑨99m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具有特征性。

10.简述颞下颌关节内强直和关节外强直的鉴别

11.良恶性肿瘤鉴别要点(每年必考,必须牢牢记住!每个字都是重点,背会了这个表格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就直接出来了,完全不费劲~)

1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表现

1.下颌运动异常包括开口度异常(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偏斜或歪曲);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

2.疼痛主要表现在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一般无自发痛。

3.弹响和杂音正常关节在下颌运动时无明显弹响和杂音。本病常见的异常声音有:

①弹响音,即开口运动中有“咔、咔”的声音,多为单音,有时为双音,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时可出现这类弹响;

②破碎音,即开口运动中有“咔叭、咔叭”的破碎声音,多为双声或多声,关节盘穿孔、破裂或移位可出现这类杂音;

③摩擦音,即在开口运动中有连续的似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骨关节病骨、软骨面粗糙可出现这类杂音。

13.皮瓣的类型和特点,适应症

(1)带蒂皮瓣:

1)随意皮瓣:此类皮瓣的特点是:由于没有知名的血管供血,故在设计皮瓣时,其长宽比例要受到一定限制。在肢体与躯干部位,长宽之比以1.5:1为最安全,最好不超过2:1;在面部,由于血液循环丰富,根据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3:1,在血供特别丰富的部位可达4:1。随意皮瓣目前均属近位带蒂转移。按转移形式又可分为:

移位皮瓣:又名对偶三角交叉皮瓣或Z成形术。

滑行皮瓣:又名推进皮瓣。滑行皮瓣具有一个蒂部。

轴型皮瓣:也称动脉皮瓣。它的特点是有一对知名血管供血与回流,因而只要在血管的长轴内设计皮瓣,一般可不受长宽比例的限制。上述旋转皮瓣、滑行皮瓣等也均可以轴形皮瓣的形式转移。除此外,作为含有知名血管的轴形皮瓣常以岛状皮瓣或隧道皮瓣的形式转移。

①岛状皮瓣:岛状皮瓣系指一块皮瓣仅含有一条血管蒂,它的特点是蒂长,经过皮下转移灵活,由头皮转移行眉再造常用此法;

②隧道皮瓣:隧道式皮瓣指皮瓣必须通过皮下或深部组织进行转移。与岛状皮瓣不同的是:除含有知名血管外,蒂部的横径与皮瓣的横径相一致,仅仅是在通过隧道的部分蒂部被去除了表皮。因此,所谓隧道皮瓣实际上是岛状皮瓣与皮下皮瓣的结合与发展。

(2)游离皮瓣:根据血供解剖上的不同,目前可将游离皮瓣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接皮肤血管皮瓣2)肌皮血管皮瓣3)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

4)肌间隔血管皮瓣

往期押题内容:牙体牙髓病学冲刺押题考点口腔正畸学冲刺押题考点口腔修复学冲刺押题考点整理不易,点击在看呦~你们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本文禁止二传二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pangnongzhong.com/gzpb/9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