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什么外用药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3(12)
摘要
肛门良性疾病发病率的显著上升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手术是肛门良性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围手术期排粪管理则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目前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肛门良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排粪管理尚缺乏共识意见。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组织针对肛门良性疾病围手术期排粪困难的原因、排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形成共识意见,以期为肛门良性疾病围手术期排粪管理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手术是肛门良性疾病(如痔、肛周脓肿、肛瘘或肛裂等)治疗的主要方法。鉴于肛门直肠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手术后患者的排粪习惯会有所改变,这不但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切口愈合不利,而且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中,肛门良性疾病手术相关的排粪管理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但近些年对于肛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均未涉及围手术期排粪管理。考虑临床工作中,肛门良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主要以排粪困难多见,本共识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肛门良性疾病围手术期排粪管理进行讨论。一、围手术期排粪困难的定义及其危害
我国的一项城市居民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肛门良性疾病发病率高达51.14%;有研究表明,排粪困难是肛门良性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粪便干结,使得发生肛裂的风险增加;干硬粪便对肠黏膜的机械性损伤,也增加痔和直肠溃疡的发生率;而以上疾病的发生又会进一步加剧排粪困难,如此恶性循环。
肛门良性疾病围手术期排粪困难常表现为:术前便秘,术后3d以上无排粪(非控制饮食);主诉肛门坠胀、疼痛、腹胀;无效排粪——持续便意、频繁如厕;排粪极度痛苦和恐惧;术后粪便嵌顿常伴创面水肿、外痔血栓、排尿困难等。围手术期患者出现排粪困难后,导致粪便坚硬,刺激术后创面,同时其肠道微生物构成与排粪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手术创面愈合,增加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法国学者针对痔切除术患者的随访研究表明,有长期便秘病史的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率较无便秘患者更高,便秘导致的排粪困难、排粪不尽感以及被迫辅助排粪都是手术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肛门良性病围手术期应重视排粪管理,以期降低排粪困难给患者手术预后带来的不良影响。肛门良性疾病围手术期排粪困难的常见病因见表1。推荐意见1:应重视肛门良性病围手术期患者的排粪管理。二、围手术期排粪管理
(一)术前排粪管理
多个肛门良性病临床指南推荐,术前合并有排粪困难的患者,要积极地优先治疗排粪困难。因此,对于术前合并排粪困难的肛门良性病患者,为保证手术后首次排粪通畅,建议采用超前干预,即术前2d开始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纤维素类制剂等)以排出宿粪,减轻术后排粪疼痛程度及降低止痛药的需求,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对于术前不存在排粪困难的患者,术前1d给予口服聚乙二醇泻剂排空粪便,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即可。见表2。推荐意见2:对于术前合并排粪困难的肛门良性病患者,建议采用超前通便干预,术前2d开始使用缓泻剂;术前不存在排粪困难的患者,术前1d进行肠道准备。(二)术后排粪管理
肛门良性疾病术后排粪管理在近20年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肛门良性病术后主张控制排粪,通过控制1~2周饮食,减少排粪次数或完全控制排粪,以期减少术后早期排粪对伤口的影响。
更多内容,请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