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护导语
肛肠疾病在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患者需要保持一定的体位姿势以利于医生操作,传统的体位多采用膀胱截石位。我院自年至今在肛肠手术中多采用屈髋屈膝90°侧卧位,为了总结经验,现将符合本组资料的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膀胱截石位,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屈髋屈膝90°侧卧位,从患者的舒适度、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例数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收集本院年6月至年12月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性别不限,年龄20岁-7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麻醉方式为椎管内麻醉,手术疾病类型主要包括混合痔切除、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瘘挂线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吻合器下痔黏膜环切术。所有患者全身皮肤完整、关节功能正常。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2.1对照组体位安置方法
按传统的体位安置,采用膀胱截石位。在病人麻醉平面稳定后将患者小腿放于腿架上,使大腿平面与腹部平面夹角约°髋关节外展约50°,大腿与小腿夹角约45°[1]。腘窝处垫软垫,约束带固定,松紧适宜,按下床尾板。
2.2观察组体位安置方法
病人麻醉平面稳定后在手术床旁放一清创车[2],车上垫一软垫,将手术床升与清创车高度齐平,根据手术部位将病人翻身并将下肢置于清创车上,头部、腋下、两腿之间垫一软垫,胸前抱一软垫,屈髋屈膝90°,按下床尾板,用约束带固定病人,松紧适宜。嘱咐病人上肢如有不适及时反映。
2.3比较方法
术中记录摆放体位所用时间及需要人次,术后请医生对两组资料配合打分,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70~89分表示一般,69分以下表示不满意,并统计人数。术后48h对每位患者进行回访,询问患者的感受,按舒适度分级,分为3级:0级无不适,1级为轻度不适,有轻微疼痛但能忍受,2级为中度不适,酸痛明显,经处理后能改善,3级为严重不适,酸痛较重,经处理后不能改善[3]。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记录(以本院术后回访单为准)。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
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
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存在差异。
2结果
2.1二组患者安置体位所需时间,人数的比较见(表1)
注:观察组与传统组比较P0.01
2.2二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调查比较见(表2)
注:x2=.P0.01
2.3医生对二组患者手术野暴露的满意度比较(表3)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结论(1)二者比较在摆放体位过程中,参与人数相同时观察组更省时省力。从表1明显可以看出操作人数相同时,观察组需2~5min,而对照组需要4~7min。因此观察组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也缩短了手术医生等待的时间。
(2)屈髋屈膝90°侧卧位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加大手术野的暴露,使医生的满意度增加。膀胱截石位因其体位的特殊性临床上引起坐骨神经,腓总神经损伤,静脉栓塞,腓肠肌综合征,小腿筋膜综合征等时有报道[4]。屈髋屈膝90°侧卧位相对并发症少,摆体位时注意保护腋下神经受压,而本次观察组均为椎管内麻醉,病人意识清,均能很好配合。摆放截石位后肛肠手术部位比较靠下,手术灯光不易聚焦,手术医生需弯腰伸头采取一些被迫体位完成手术,术后也时有手术医生头部撞到无影灯,不利于医生的健康,也不利于手术医生操作,而观察组的体位摆放后,手术野清楚,便于医生操作,节约手术医生体力。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总的来说,屈髋屈膝90°侧卧位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因此在此类手术中尽量选择屈髋屈膝90°侧卧位。
参考文献[1]王芬.改良式膀胱截石位在腔镜全子宫手术中的护理应用[J].护理与康复,,15(1):86-87.
[2]杨利.手术室清创车的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1):-.
[3]周军,李鸿,魏良云等.空降兵的心里应激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10(11):-.
[4]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