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7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国性卫生行业报——《健康报》,在第六版“院长论坛”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蔡铭智署名文章。具体如下:医院始建于年,至今已有年历史。经几代传承,医院目前已发展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于一体的医院。近两年,医院发展步入稳健快车道,获评国际医院,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单位,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是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成员单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漳州市唯医院,该院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积极成效。立足高位,医院如何总结经验,先行先试,为漳州多万名群众锻造“生命之舟”?全院职工群策群力,展现了救治速度、工作力度与关怀温度,医院发展的宏伟蓝图。速度挽救生命与时间赛跑医之责,唯有抢占先机,才能为生命护航。近年来,医院通过发展技术、建设平台、集聚人才、打造学科、完善制度来提升技术能力、急诊服务能力、引领能力,医院的高水平发展,使医院成为区域性急危重疑难疾病的诊疗中心,不仅辐射闽西南地区,甚至连广东患者也专程前来就诊。医院建设并持续完善五大中心,即危重新生儿和危重儿童救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其中,危重新生儿和危重儿童救护中心配置了车载各种高端抢救设备的新生儿接送救护车,使该院的急重症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后,PCI数量大幅增加,年PCI量近千例,急诊PCI占65%,大大提高了心梗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去年5月,医院被评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在区域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方面的表现优异,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医院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综合实力排名常居全国第4名-第18名,AIS介入再通技术综合排名常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取栓示范中心。在卒中绿色通道的建设和脑卒中患者大动脉取栓技术上,该院取得显著成果,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吸引了本省和来自辽宁、湖南、湖北、四川、甘肃、内蒙古、江西、安徽、新疆等20多个省和自治区的医生前来进修学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被指定为漳州医院。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考,全院医护人员“召必回,战必胜”,快速响应,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制订落实防控方案,筑牢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在漳州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前,医院就已提前空置出隔离病房,做好应对准备。首位患者收治入院当天,医院即实现了医护人员到位、设备防控到位、物资保障到位、生活保障到位。疫情早期,一名来自武汉的疑似患者接受病毒核酸检测,连续四次均为阴性,但CT病灶典型。专家们毫不松懈,在对患者进行第五次咽拭子检测后,结果为阳性,最终予以确诊,并成功治愈。截至3月7日,医院已排查14例疑似病例,20例确诊病例(含2例重症)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患者清零,医护人员零感染。近期,该院又收治1例境外输入病例。经治疗,该患者的疗效甚佳。全院统一规划,再造服务流程,逐步形成上下联动、信息联通、综合诊疗、多科联合、防治康复全链条的立体化医疗快速反应服务体系,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协作服务理念,也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批肿医院。力度创新驱动“四驾马车”协同并进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精研细作,该院的三四级手术率大幅提升。医院坚持创新引领,以“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智慧和担当,推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四驾马车”协同并进。全院职工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科研水平节节攀升,教学建设推陈出新。3月26日,医院博士工作室启动,旨在通过博士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深入解决临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科研方面,该院落实“创双高”项目,动态监管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儿科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医院制订了《医院重点学科遴选评分标准》,鼓励与科研院校合作申报科研课题。年,医院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零的突破,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立项39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0项,福建医科大学启航课题立项率达%,立项率全省第一;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并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在教学方面,医院创新培训方式,不断培养高水平人才,先后被授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颅底外科技术培训中心、中国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治规范培训基地、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认证的肝胆胰外科ERAS标准病房以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培训示范基地。医院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第23批总住院医师换届、年度福建省内科结业综合技能考核、执业医师技能考核。医院有13名专家获得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获得的导师数量居福建医科大医院第一。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引擎,医院开启创新加速度。患者可通过网络实现智能挂号、预约诊疗、诊间结算、床旁结算、在线缴费退费,免去窗口排队等候的烦恼。检查的各类报告单可以直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互联网+医疗”不仅让百姓享受便利,也让医生变身“网红”。去年底,医院首次试水的5G直播收效显著,以“肛肠论道,微创争锋”为主题的漳州市首场5G手术直播,吸引了全国60万人在线观看,4台大肠癌微创手术展现了专家们的高超医技。经颅底内镜手术实况转播、急性动脉栓塞诊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直播也陆续开展,让医界同仁共享智慧医疗的成果。温度耐心仁心滋润满意之家以人为本,是医院服务的宗旨。对患者而言,不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因此,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技术指标,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医院应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医疗发展模式转变,以“刀刃向内找问题、有的放矢抓整改”的姿态,为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去年,一名70多岁的癌症晚期患者前来就诊,却因此前多次手术的痛苦而抗拒治疗,情绪低落。该院的医务人员便与患者耐心沟通,解释治疗方案,协助服药,聊家常。一系列的人文关怀后,医院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精神,同意配合手术。最后,手术成功实施,也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这样的例子在医院还有很多。从规范服务细则到完善投诉流程,医院环境到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医院多措并举,持续升级医疗服务,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和点赞。门诊预约诊疗改进了,患者可享受一站式服务,集中办理出入院手续、医保结算等,等候时间大大缩短;实行药品耗材零差价销售,减轻患者看病负担;加强医技窗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改善服务态度;对入院3天以上的患者到床边进行访谈,及时解决问题;改造、新建病房大楼等基础设施,完善停车管理,完成院内连廊的建设。去年,该院的患者满意度从福建省第41位上升到第34位。并且,医院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贴心的服务不仅面向患者,也同时温暖着全院职工。疫情期间,医院一名普通护士忙于工作,无暇分身照顾突发急病的母亲。医院及时援助,对其母全力救治,并联系血库从外地调血,终于让老人转危为安,令这名护士深感慰藉。医院不仅是医护人员拼搏奋战的地方,也是所有职工的大家庭,既要创新拓宽职业发展的路径,帮助职工成长,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担当坚强后盾。为了优化职工服务,医院多管齐下,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师带徒等方式,加强科研教学,完善人才培养,为员工拓宽发展路径;改造及新建健身活动室、茶艺室、书画室、瑜伽室等,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及时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家更暖了,心更齐了,众人的干劲更足了。全院职工将凝心聚力,将医院打造成医院医疗集团和专科连锁,建设品牌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落实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提升区域服务能力。(蔡铭智/文)蔡铭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福建省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被评为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模范院长。蔡铭智在胃肠、甲状腺、血管专科等领域成绩显著,尤其在血管外科方面,近10年来成功开展了多例各种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开展新技术、新疗法70余项。主持指导多项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出版专著1本;撰写医学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发表在SCI、CSCD-C杂志上,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漳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